日期:[2018年12月05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本报“敬老爱老山西行”报道今起刊发

全面展示我省为老服务工作新亮点新成绩
  临汾站
  
  寄语
    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让老年人得到尊重和关爱,享有尊严和快乐。创建一个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氛围,是文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关爱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
    ——临汾市老龄办专职副主任李晓燕
  
    在临汾市63.55万余老年人中,有一支35000余人的队伍,是老年人提升社会参与度、实现老有所为的大集体,这就是临汾市老龄志愿公益协会。从60多岁到80多岁,临汾市每条大街小巷,每个公园广场,每个基层社区,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政府分忧、为社会服务,这支队伍是临汾市一张温暖、靓丽的名片。
    同时,临汾市在农村养老服务和敬老氛围方面,也作了探索。尧都区郭村老年公寓,探索解决老年人 “住得不自在”的问题,以家庭式养老院为突破口,把自由和幸福打包送进了老年人家中,完成了农村老人自由式养老方法的尝试。吉县屯里镇太度村退休干部胡祖金倡导的 “晒被子”孝心检验法,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敬老爱老“品牌”。
    敬老爱老山西行临汾一站,让我们领略了老同志自信自强、参与社会发展的精神状态。也见证了临汾市涉老工作者积极接纳、大力支持的爱心、孝心。
  
    老年人参与社会服务与建设,有助于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让日子过得更加充实。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健康状况的改善,不少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仍有精力、有意愿继续参与社会活动。临汾市老龄志愿公益协会就是7位老人自愿打通参与渠道,通过完善制度设计、政策体系而形成壮大的老年人团体。这个团队,是临汾市培育积极老龄观的标杆,是老年人社会参与方面的榜样,三四万名老年人共同努力,为临汾市的老年群体营造了想参与、能参与、乐参与的社会氛围。
  7位转业军人创协会初建时在树下开会
    11月10日,临汾市老龄志愿公益协会组织四支小分队共300余人参加了生活晨报敬老爱老山西行授旗启动仪式,并开展了可乐球、太极拳等健身项目表演,大获好评。协会的两位创始人,73岁的王新民和72岁的彭真堂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临汾市近年来开展的老年活动,协会几乎都会组织小分队参与,或表演、或慰问、或志愿、或公益。“今天,老年人们的精神状态一如既往地好,我为他们感到骄傲。”王新民告诉记者,临汾市老龄志愿公益协会是由7位年龄相仿的老年人发起并筹建的,凡是居住在临汾市的老年人,想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都可以加入协会。“我们7人不仅是同龄人,而且都有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的经历,有为人民服务的基础。”说起筹建协会的初衷,王新民笑称,退休后,在广场上溜达,总能看到老年人三五成群打扑克、闲聊,觉得是虚度光阴,所以想给老年人建立一个老有所为的平台。于是,7个人商量后决定筹建临汾市老龄志愿公益协会,并拟定宗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政府分忧,为社会服务”。
    初建时,7位发起人每天都会分早晚两次到临汾市的各大广场和公园宣传,召集老年人加入协会。“那会儿,我们没有办公场所,每次开会商量点儿事,都会就近找个广场坐在台阶上,或找个公园坐在树下开会。”彭真堂说,从2012年到2014年,不论春夏秋冬,他们都是这样开会的。每次开会,都是王新民通过电话召集,7位发起人从临汾市的各个角落骑车或跑步集结到开会地点,5到10分钟的时间集结到位。会上,他们会汇报近期纳入的老年人数量,并商量下一步的工作开展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临汾市八九成广场和公园,都留下了7位转业军人的足迹。“那时候,条件艰苦,工作难做。但是,每当看到老年人找到组织后欣喜的笑容,我们就犹如被充了电一般,干劲儿十足。”王新民说。
  帮“流浪汉”找“身份”陪伴其走完人生路
    2013年9月,协会活动时在临汾市鼓楼附近发现一位头发花白、破衣烂衫的流浪老人。这位老人无儿无女无家,一个人常年住在鼓楼下,每日靠捡破烂为生,吃不饱、穿不暖,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协会当下决定提供帮助。“刚开始,我们经常集资给他买些吃的、喝的和生活用品。”彭真堂说,这样救助了半年后,他们觉得这样的帮助只能缓解老人眼下的困境,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他们了解到,老人没有户口,不能申请低保,决定帮助老人寻找“身份”。
    协会成员人人出力,有的和老人聊天,欲从中得到老人的更多信息;有的跑临汾市的各大派出所,根据老人的姓名寻找他的户籍档案;有的跑政府机构,帮其申请救助。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协会在临汾市南街派出所找到了老人的户籍档案,并帮他在原派出所恢复了身份。当协会成员带他去派出所办理身份证时,老人抹着泪说:“我终于有‘身份’了,以后谁也不能叫我‘流浪汉’了。”
    恢复“身份”后,协会还帮老人申请并办了老年证、养老金和低保,出资为他租了一间民房,给了他一个家。
    2014年10月的一天大早,老人从沙发上摔下,导致右腿骨折。得到消息后,协会成员立刻将他送到医院,为他做了接骨手术。在一个多月的治疗过程中,协会除请护工24小时照顾外,还每日安排人去看望。“那会儿,老人情绪非常低落,很悲观,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我们就一直开导他,跟他说日子会慢慢好过起来。”王新民说,出院前,协会将此情况汇报了临汾市民政局救助站,最终救助站将老人送进敬老院。
    2016年,老人寿终正寝,闭眼时紧紧握着王新民和彭真堂的手。“尽管在弥留之际,老人什么也没说,但我们依旧帮他办理了后事,让他安心地去另一个世界。”彭真堂说,开展志愿救助,就是希望通过协会的力量,让临汾市的街头再也没有孤寡、残障的流浪老人。
  与雷锋精神同行让每位老人找到归属感
    临汾市老龄志愿公益协会于2012年10月开始筹建,2014年10月27日正式成立。目前,协会已有老龄志愿服务队分队415支,队员35000余人,义工服务站30余个,会员累计参加服务时间200万小时以上。日常活动包括老年文艺、老年体育、银龄义诊、帮扶困难老人、医疗保健、法律咨询、民事调解、青少年教育、环境卫生、社会治安等方面。
  (下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