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11月19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6]

永远的战争记忆

——访老兵贺水才
  1964年出生于离石区城北街道办下安村的贺水才,19岁入伍,曾奔赴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场。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51022部队的一名重机射手,在著名的收复老山的战斗中,因为表现英勇,获得了三等功。贺水才曾设想过,自己可能牺牲在战场上,但他活下来了。
    1983年10月,贺水才应征到河北当了3年兵。记得刚去部队时都在新兵连,训练3个月之后,被分配到石家庄8401国防施工队。在施工队干了1年之后返回河北邢台部队。1986年被通知要去对越自卫反击战云南前线。“走之前我们部队做了半年的集中培训。首先是给我们做思想工作,再就是每天打靶、拉练,背着武器,腿上绑着沙袋跑5公里,锻炼各种战事能力。对于没有参战经验的我们来说,既新奇又忐忑。1987年我们奔赴前线,到了云南老山猫耳洞打仗。”贺水才对记者娓娓道来,“我被分到了步兵第235团二机连。那会儿是轮战,一个部队下来另一个部队接着上去。全国各地的部队被分为一线、二线、三线,分别在不同时间段奔赴前线,战斗一直在持续。那会儿我们主要以防御为主,守着咱们的阵地不丢,也势必把老山阵地收复回来。1987年刚去时在老山主峰上住,活动板当房顶,周围的石头当墙壁,这样就搭起来一个容身之处。那里的天气闷热、潮湿,不适应,身上都起了湿疹。现在的关节炎,就是那会儿落下的病。”“打仗时白天不能打,都是晚上打。老山战区白天就像鸟语花香的森林公园,晚上就是炮火连天的战场。记得我们在阵地上过春节的时候,大年三十晚上12点以后,双方的士兵们枪口全部朝上,打出的子弹漫天飞舞。双方部队距离只有1000米,各自躲在山洞里,望远镜就能望见对面山上,那会儿的科技也用到了部队上。敌军会用红外线寻找目标,要隐蔽得很好才不会被发现。记得一位来自河北的17岁战友,在往前线送弹药的时候,被敌军射死。”
    部队的命令是不能丢下一个战友,就是死了尸体也不能丢下。贺水才回忆道:“记得有一次,当时敌军用炮弹射击了战友驻扎的山洞附近,周围都着了火,火势如果延伸到山洞就会引爆弹药,危及战友生命。我们就在战友附近,立刻冲过去营救。战友得救后出来抱着我痛哭。生命多么可贵啊,可在战争年代,生命又是多么脆弱。”
    “战场条件艰苦,做饭也提心吊胆。阵地上每个班有一个煤油炉子,每天做两顿饭,吃的食品全部由营部的生活车辆从麻栗坡县城拉来。生活物资全部要到指定的供销社去买。我们也会自己做饭,可用煤油炉子的话担心有烟冒出来,会暴露目标,就只吃送上来的压缩饼干和各种罐头。肉罐头太稀奇了,一般吃不上,压缩饼干也是战前赶制的,制作技术不成熟,晚上吃过,有的第二天早上牙会被酸倒。有时这些东西也吃不饱。”
    贺水才说,猫耳洞阵地靠近松毛岭方向的战壕,一派南国景色。在奔赴前线之前,战士们给家里留下了“遗书”。到了部队上,想念家人时就给家里寄信。糊信封从来不用胶水,当地长着很多橡胶树,用刀一砍,白色的橡胶液就流了出,往信封上一抹就可以了。这样的“遗书”,对于有些战友的父母来说,是真的。那些战友上了战场后再也没有回来。
    1988年12月,贺水才退伍,被分到了离石区电线厂,现如今在城北街道站前社区工作。采访最后,贺水才说:“那场战争虽然时间不长,但给我留下了太多难得的人生经历、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思考。名利皆过眼云烟,人只要健康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王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