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10月23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5]

法官六易其稿八度修改用信仰与责任写就20万字判决书

涉及48名被告(单位)人、1847名被害人、8亿余元金额
  从300余页18万余字的阅卷笔记,扩展至460页28万字的审理报告初稿;六易其稿,精练为360页近21万字的最终审理报告;八度修改,太原中院刑二庭法官张国华最终起草完成了长达320页近20万字的刑事判决书。
  承办太原首个较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小赵,请把这份判决书打印一下。”早8时许,张国华睁着红红的双眼对书记员说。“张老师,您又熬了个通宵啊,一定要注意身体呀。”赵晓琼说完,不由心生感慨,法官真的是太累了。
    赵晓琼告诉记者,案多人少使得法官年结案少则一百多件,多则两三百件。法律规定案件有审限,案件数量又骤增,阅卷、开庭“档期”满满,加班熬夜起草审理报告、判决书已成为很多一线法官的工作常态,要是赶上专案,持续超长加班更是家常事。
    “时间紧,任务重。”张国华说,“我承办的这起关于张某某等48名被告(单位)人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案件,是太原首个较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其中,涉及两个被告单位和46名被告人,46人中3男43女,50岁以上37人;涉及被害人1847人;涉及金额8亿余元。”
    由于被告人人数多、涉案金额多、犯罪事实和证据材料多,组织庭审时间长、难度大,为确保案件高效、公正、文明、有序审判,太原中院党组高度重视,受理案件后第一时间就成立了专案领导小组和合议庭,制定了详细的审判工作总体方案。方案涵盖了案件审判、警务保障、信息技术保障、后勤保障、新闻宣传等内容,分工合理、操作性强,旨在保证庭审万无一失。
  移送来260多本卷宗看案卷到眼花写报告到手软
  “当看到移送来的260多本卷宗,即使办理过数十起重大影响的大案要案,我依然感觉压力空前。”张国华回忆,这么多本卷宗,4名书记员协助整理,竟然耗时半个多月。
    由于案件不单纯是刑事,还附带民事、执行方面,张国华与两名合议庭成员面对众多需要梳理清楚的事实、证据、人物关系,两个多月都在跟时间赛跑,跟自己较劲,加班熬夜审查阅卷,连吃饭都不忘讨论法律适用、证据材料……
    案件审理难度之大,不仅体现在办公室260多本卷宗里,还体现在6本A3纸大小、各厚6cm的《司法鉴定》中,体现在办公室外一次又一次的接待接访上,体现在庭前会议连续召开3天中,体现在数千人次的集资证据认定、分析上。
    针对阅卷工作中梳理出的问题,合议庭及时与公诉机关召开协调会,将关于补充证据、庭审过程中公诉人出示证据顺序和庭审结构等问题,提前沟通予以解决,将控辩双方可能出现的争议问题详细列出,确保庭审时井然有序、从容组织。“案卷不只审查一遍,卷中部分被告人涉案的金额出现新的证据,都得重新核算。当时眼睛都看花了,闭目歇缓后继续。在完成审理报告初稿后的一个星期,右手拿筷子都感觉发软!”张国华笑称。
    为了查清案件事实,厘清法律问题,让裁判结果经得起法律及相关专业知识的检验,院里请来法律和金融方面的专家学者,多次对案件涉及的专业问题和法律问题进行理论研讨,仔细整理各方观点,反复比较各种意见背后的价值判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合议意见。在此过程中,张国华阅读了大量有关金融犯罪的书籍和资料,为案件的审理提供专业方面的理论支持。
  白天开庭审案晚上总结梳理
    熬夜到凌晨成常态
    “判决书320页,近20万字。”张国华介绍,第一次开庭,连续开了9天,每天都在8个小时左右。为提升庭审效率,白天法官们开庭审理,4个书记员轮流做记录;晚上,法官们总结梳理,定出第二天庭审重点,书记员们连夜校对,经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功夫不负有心人,连续3次开庭后,在审理阶段,即有26名被告人退交了700多万元。
    张国华说,接访的一幕幕至今还会闪现在脑海,想起来就会感到心疼。每次来到法院的被害人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他们中以老年人居多,眼见辛苦大半辈子攒的积蓄灰飞烟灭,却束手无策,而法院是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所以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诉说着他们的遭遇。
    也因此,张国华白天负责安抚接访被害人,晚上加班加点对每一份证据、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事实反复思考、斟酌,多角度分析、推理,细致敏锐地审查侦查、起诉、审判各环节存在的瑕疵、漏洞。他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疑必排、排疑务尽,确保被害人得到应得的赔偿,确保将案件办成“铁案”。
    在张国华的办公电脑工作日志里,详细记录着每起案件的基本案情、当事人联系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着手的重点工作、下一步调解突破点等内容。
    案件圆满办结后,这起案件的1000多名被害人给张国华送来一面感谢的锦旗,却被他卷立在办公室的一个角落里。对此,他笑着说:“我是人民法官,维护公平、伸张正义,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
    20万字判决书仅仅是刑事审判法官办案的一个缩影。审判的路上,他们依然坚守着那颗“匠心”,负重前行、砥砺奋进。
  晨报特约记者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