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9月21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4]

浅析陈半丁的诗书画印

  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 徐淼
    一、陈半丁其人
    陈半丁,一八七六年五月十四日生于浙江绍兴柯桥镇,卒于一九七零年一月二十九日,享年九十五岁。他经历了光绪、宣统、民国、新中国四个时期,是名副其实的世纪老人。半丁先生生于医生世家,双生,半丁为兄,胞弟易斋,“半丁”之名由此而来。他字静山,又名半叟、半痴、半翁、半丁老人、半丁父、半野老、不舍老人、静庐居士、嵇山半老、山阴道上人、鉴湖钓徒、江南布衣。斋馆号有竹环斋、天风阁、抱一轩、敬涤堂、五亩之园、二树草堂、二树山馆、莫自鸣馆等。
    二、陈半丁艺术成就
    半丁年少时父母双亡,孤苦伶仃,靠叔婶收养。九岁务农,生活艰难,体验世态炎凉。他在兰溪当学徒时,忙里偷闲,自习绘画,酷爱书画,自言:“性嗜书画入骨,饥饿尤不顾也。”十九岁回到绍兴,巧遇表叔吴隐回乡,得知上海严家要人帮工,即带半丁前去。陈半丁在吴家有幸结识了吴昌硕、任伯年、蒲作英等名书画家,并跟随他们学习绘画、书法和篆刻,这是他一生的幸运。
    陈半丁在艺术上诗书画印兼擅,绘画取材广泛,囊括了人物、山水、花鸟诸科,其中尤以花鸟、山水成就突出,陈半丁的花鸟画继承了海派画风,后在京派画坛交流融会北派诸家,自成一家,形成了古朴沉稳、雅俗共赏的艺术品格。而他的山水画则更多保留了中国古代绘画传统,承接了沈周、石涛,清新隽永,苍劲浑厚。人物画以道释古装人物为多,书风宽舒平和,篆刻苍浑朴茂。陈半丁的艺术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早年自学书画到30岁进京之前,第二个时期是1906年至1949年,第三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后到1970年逝世。第一个时期是陈半丁的学习时期,这个时期因为没有作品留存,我们只能根据文献记载的艺术活动来分析陈半丁的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在第二个时期,陈半丁在博采诸家、转益多师的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进入了艺术创作的高潮,取得了重大艺术成就,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在第三个时期陈半丁对于中国画转型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艺术风格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绘画
    1花卉 他的花卉近取吴昌硕的大气磅礴,笔力沉稳、古朴浑厚,更得任伯年花卉的生动而有神韵;远承白阳、青藤,取其笔酣墨饱的水墨写意,秀逸生动。以目前所能见到的陈半丁花卉作品而言,1920年代初期以前纯拟各家者较多,笔墨都能精整淡雅,形神俱佳。1920年代中期以后,多是以缶翁之意出之,参己意加以变化,或“略师某某”或“拟某大意”;到1920年代后期,已渐远缶翁的狂放重拙,而一变为清秀、潇洒,即便是浓艳,也有超逸之气。
    2山水陈半丁的山水与海派无关,主要是师法古人。陈半丁从二十世纪初到一九六六年,一直在画山水画,而且越画越精彩,甚至山水成就不弱于花鸟画。他的山水画早年研习石涛,他特别仰慕石涛,但画得又不完全像。石涛汪洋恣肆,随处生发,充满了动感,是纯粹的草书用笔,陈半丁则是海派以碑入书的笔法,这就使他临习的石涛具有拙朴苍厚的笔意。其次,陈半丁先生的山水画学路径,是从石涛开始向王蒙深究,又从王蒙上溯董源,实际上到了晚年则脱离了石涛体系,学习董源较多,他是把董源和王蒙糅合在一起了。董源的萧疏和王蒙的细密被他画得极其轻松自如,尤其是变轻淡柔和的披麻皴为直硬的披麻皴。其一生临古不辍,即便是成名以后也是如此。他的山水画,30岁前后多用意于形貌、色彩和技法,虽有古意,但精神气象上显得不足。不过,这时已能作指墨山水。之后,临石谿、罗两峰、汤将军、元人之作,笔致严谨、细腻、从容,树石见清雅古厚之气。
    3人物、翎毛 陈半丁一生独立的人物作品不是太多,但也渊源有自,精能处毫发毕现,疏朴处以指运水墨,而生奇趣。其人物、翎毛最早得任伯年亲授,于苦瓜、老莲、高其佩等均有所着力,1940年代以后又喜唐六如、渔洋山人、仪征阮氏等,多写钟馗、佛祖、达摩、如来、寿星等,偶尔创作也多能合凝诸法而为,渊雅精细、工写结合,纯是骨法用笔。
    (二)书法
    前人论陈半丁书法“四体皆工,行书尤富米南宫风韵”,这是后来的事了。半丁一生以画家行世,无意作书家,所以单独的书法作品并不多见,但可以从他的绘画作品的题跋中窥见其渊源与脉络。书作以他和其弟的书信及偶尔的书扇为大宗。他的书法,由缶翁入,复师明清文人之书,变缶翁以篆入行之弊,完成了由碑入帖的转换;再溯源二王,笔笔中锋,点画精整而内敛;最后由米芾出,书风一变为流润放纵、意趣横生;晚年复生出宽展、平和与凝练老辣相掺的境界,立于百年能书者中亦称大家而无愧色。
    陈半丁不仅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探索,而且注重国家整体的书法教育普及。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民族虚无主义盛行,社会上普遍对传统文化不太重视,书法水平也开始下降,造成日本人看不起中国书法。曾经有一个日本代表团中的人来找陈半丁,说要和中国人比试书法,陈半丁当即驳斥了这个不怀好意的日本人,并连夜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建议书法要从孩子抓起。因此解放初期,在中小学中普及写毛笔字的运动,是由陈半丁的这封信所引发的。陈半丁还是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委员,他曾就文字改革中的问题给毛泽东写信,提出自己的看法,毛泽东曾回信对老人的做法给予肯定。
    (三)篆刻
    陈半丁早年治印师从吴昌硕,后上溯吴让之,进而参考封泥,其运刀善冲切法,猛劲爽利与涩韧相间。当然,刀法所表现是以字法为根基,而刀法在应于篆刻时,则灵活运用,很大程度上表达篆刻家创作过程中的意向或情思,半丁老人治印以朴茂古厚、结字平实端严为质,而笔情刀趣,平中出奇的结字,错错落落若断似连的边栏,构成了一种金石古韵。半丁先生的篆刻艺术虽被画名所掩,但他的篆刻确实是印坛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风格,成为吴昌硕印风在北方传播的重要使者,作为吴昌硕印风的推崇者之一,陈半丁篆刻为旧京印坛引入了吴派篆刻风格的重要内涵。
    (四)诗文
    陈半丁诗文可以从他的题画诗中看到,格律非常严整,而且诗味醇厚,不似齐白石诗的那种朴野、天真。他有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修养,这也部分体现了他的个性。能够达到像陈半丁先生这样修养全面而深厚的画家,当今中国画坛可以说寥寥无几。现在的中国画虽然有很大发展,但是和陈半丁等老一代的画家相比,却有很大的差距。而最根本的差距,就是传统文化修养淡薄。我们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文脉,需要加强诗书画印的全面修养,尤其是诗的修养。现在书画家很少能自己做诗,一是写就很困难,二是写出来的没诗味,所以只能抄一点古人的诗句。当然,关键在画面本身,从构图、章法、笔墨各方面体现出真正深刻的诗意,像陈半丁先生这样“清刚雅正、雄深华茂”,是最值得大家学习和继承的。
    综观陈半丁的艺术世界,无论花卉、山水,还是书法、篆刻,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是20世纪不可多得的诗书画印兼善的大家。由于时代思潮风尚之变,使人们往往简单地以狂怪率意的粗笔大抹为创新,而认平和、静穆、优雅、内敛的风格为保守,这影响了人们对他艺术的评价。但也不必讳言,陈半丁的艺术风格是典雅清新、温和醇厚的传统的小写意面貌。他的绘画、书法、篆刻的风格基本一致,都是小写意的风格。他是由规矩中生变化,在范围内出个性的温和的渐进式的传统派艺术家。这与一味复古的艺术家有区别,也与突破规矩、冲出范围、能够创立新规矩的艺术家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