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9月19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4]

略述陈半丁的交往与应酬

  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 徐淼
    陈半丁(1876一1970),名年,字以行.又字静山、静庐,号鉴湖钓徒、稽山半老、竹环居士、心翁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906年至北京.任职于北京大学图书馆。1931年被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京享誉颇盛。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民族美术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画研究会会长、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第三届中国文联委员等职。出版有《陈半丁画集》、《陈半丁花卉画谱》等。
    陈半丁6岁丧母,9岁丧父,幼年失怙,14岁被叔婶赶出家门,三舅将其带往兰溪大来商店,后又转至一家钱庄学徒。在兰溪,陈半丁开始接触笔墨,自言“嗜书画入骨,饥饿犹不顾也。”19岁歇业回家,半丁为父母重新安置了坟墓。表叔吴隐从上海返乡,因严信厚家拓《七家印谱》需人帮忙,就带半丁往上海严家做伙计。陈半丁在上海以拓印刻帖及楹联为生,只要勤做,一日可得七八毛钱。收入虽微,但他并不计较,惟业余时间一心学画不止。
    对于老师,半丁虚心学习,崇敬有加。当时,严家聘请了吴昌硕等海上著名书画家,陈半丁有幸与这些名家交往,并颇得缶翁的厚爱。当时缶翁正值壮年,精力旺盛,对其常予指点,后又领其到任伯年处补习翎毛、人物。陈半丁与任伯年是同乡,又经吴昌硕的推荐,所以一见如故,得其教诲,获益不浅;可惜不足一年,任伯年便去世了。有趣的是,半丁也颇得另一位海上名家蒲华的喜爱。蒲华妻早故又无儿女,因而蒲对半丁独爱。他每天喜在茶馆内洗脸吃茶,常约半丁一起去聊天。大约在光绪二十九年,严信厚去世,聚集在他身边的众多书画家也随之散去。其子严子均邀陈半丁同去宁波,为其父后事帮助迎来送往。至第二年,吴昌硕知道陈半丁已回上海,来函邀半丁至其苏州的家中作伴,并为其临摹一张祖像。陈半丁在吴昌硕家里呆了近一年半。此年他所刻的“无所事室”从印面到边款都极近吴昌硕,几可乱真。
    光绪三十二年,时任宁波会馆董事的严子均,来信邀陈半丁回上海他家作画。其时上海宁波会馆正要修整,其中不少任伯年的作品都已破烂,需要复制,于是陈半丁便回沪在严家精心临摹任伯年的作品。一日他正在作一幅大画,在北楼为金城所见,甚为叹服,当即便与严子均再三商量,欲邀陈半丁同往北京。子均见金城十分恳切,便答应下来。这时,陈半丁一方面因这里工作未完,另一方面担心到北京后无处居住,面有难色。子均便安慰道:“这里的事你尽管放心,他家里房子很多,还会要你房钱不成?他这样恳切一定有办法。”陈半丁遂于是年与金城同来北京。
    在海上的十余年时间,陈半丁还先后得到高邕之、吴榖祥、吴伯韬、陆廉夫、倪墨耕、黄山寿、吴石仙、金瞎牛、杨伯润、胡菊邻、费余伯、顾麟士等诸多前辈的教诲,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从光绪二十六年叶舟为陈半丁所刻的“陈年长寿”一印来看,他与当时海上其他艺人也有较深交往。
    陈半丁来北京最初住在金城家中,后因肃亲王善耆要为吴柳堂侍御画像,苦无适当人选,金城便推荐陈半丁往肃亲王府,得肃亲王赏识,待为上宾,并有意让他任职为官,未应。陈半丁恪守先人遗训,一不做官,二不入幕,自言“清风明月是家传”,只是一心专门从事艺术。清宣统元年冬,肃亲王在西陵梁各庄值班,陈半丁去访,肃亲王赠其一联,曰“帖里有余闲登山临水殇咏,身外无长物布衣蔬食琴书。”这大约也是当时陈半丁的写照。
    迁出肃王府后,陈半丁开始以卖画为生,生意萧条,颇不如意。于是,在宣统二年他约吴昌硕来京盘桓数月,为其“把场”。吴昌硕不仅将他推介于各界名流及两家纸店,还亲自为其撰写了书画、篆刻的润例:“半丁画润:整张四尺四两,五尺六两,六尺八两,八尺十二两。条幅:视整张减半。册页、纨折扇:每件一两。半丁旧友,性嗜古,能刻画,写花卉、人物直追宋远,近写罗汉变幻百出,在佛法中可称无上妙谛,求者履盈户外,为定润目如右。庚戌长夏,吴俊卿。刻印:每字壹两。砚铭:另议。”此后,陈半丁的卖画局面渐有改观。在京的数月时间,吴昌硕为陈半丁治印就达十余方,其中有几方是由吴昌硕篆、陈半丁刻的合作之印。次年辛亥,在上虞会馆中陈半丁与鲁迅相识,因是同乡,谈话颇为投机。
    民国初年,画界崇尚西法已成风气,陈半丁与梁启超、陈师曾等有识之士成立了“宣南画社”,活动频繁,为弘扬传统绘画坚守其纯粹性起到了一定作用。后与陈师曾商办书画研究室,因经费不足未果。
    1916年,陈半丁应远亲蔡元培之邀就职于北京大学图书馆。与章士钊相识,于文史等方面获益颇多。1917年,他与第二次来京的齐白石相识,成为至交,往来颇多。1920年,在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任教授,该校学生中有王雪涛、李苦禅、李剑晨等。他还与金城、周肇祥等人组织“中国画学研究会”,经常一起雅集合作作画,一时成为近代美术史上一个独特的景观。
    对于朋友,他侠肝义胆,热心帮助。1922年,肃亲王善耆遁迹旅顺,陈半丁感其昔日知遇之恩,前往视疾。善耆死后,他两次在大连举办个展,得旧价数十万元,全部用做善耆灵柩返京之需。据民国报纸称,陈半丁是国人中第一个举办个人展览的艺术家。好友王梦白生前经济拮据,陈半丁经常给予接济;1934年王梦白病逝后,半丁又利用自己在京城画坛的影响力,在琉璃厂“集粹山房”召集同仁友好举行义卖,为王梦白操办后事接济家小。
    1927年,陈半丁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授课时,“略事座谈,铺开宣纸,即席作画,大笔挥写,墨彩淋漓,是纯中国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围绕案前,一面看作画,一面听老师谈技法,有时提问,一一解答,师生感情十分融洽”。授课之余,与众多北平画家的交往也极为频繁,陈宅一时成了聚会之所,其中与周肇祥、齐白石、溥心畬、萧谦中、汤定之、王梦白、王雪涛等人交往最多,经常合作作画。其中仅今天能够见到的陈半丁与齐白石合作的作品就有几十幅,与汤定之、萧谦中的合作也很多,为此陈半丁刻了“谦中、定之、半丁同时合作之记”作为专用。同时,还刻有多方“三家村”、“三家村里”的印章,估计此“三家村”即是指陈、萧、汤三家了。先后与陈半丁有过这种书、画、篆刻合作或互赠之谊的还有吴昌硕、吴涵、徐操、祁崑、吴熙曾、陈师曾、金城、叶舟、寿石工、叶恭绰、王雪涛、金禹民、胡佩恒、汪慎生、溥心畬、王梦白、齐子茹、曹克家、何香凝、罗振玉、张伯驹等。
    30年代末,由于日本人占领了北平,一些大户人家纷纷南逃,房价极低。在严惠宇、方巨川、杨济成、袁左良等友人的帮助下,陈半丁买下了地安门米粮库四号的一幢洋房,宅邸占地十余亩,中有一院,占地五亩,故以“五亩之园”名之。从此,这里成为北平艺术界名流定期聚会之所,一时间陈半丁家的“周宴”传为美谈,慕名前来拜访请教的人士也极多。除上面提到的画家外,蒋兆和、梅兰芳、奚啸伯、尚小云、荀慧生等也是常客。其中梅兰芳早在清末就拜陈半丁为师学习绘画,陈半丁去世后梅夫人福芝芳所撰的挽联中就有“先夫曾受业千红万紫忆当年”之句;在陈半丁80岁生日时,梅兰芳赠送了一块鸡血石祝寿;1961年梅兰芳去世,陈半丁亲自画了一幅《花圈》,嘱咐儿子燕麟送到灵堂以示哀悼,足见二人感情深厚。
    对于学生,他悉心指点谆谆教诲。齐白石约在1920年将其第三子子茹送到半丁门下,成为半丁入室弟子,师徒往来颇多,情谊也深。1955年子茹不幸逝于沈阳,陈半丁万分悲痛,遂在所存子茹虫册之上一一补写花卉,并写道“半丁、子茹生死合作”、“湘潭齐良琨为白石翁第三子,余之得意门弟,不幸早故,留有虫册,用补成之,以记不忘”。王雪涛是陈半丁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时的学生,半丁对其多有提携。解放后二人同在画院工作,关系十分密切,半丁经常劝他少参与政治,多钻研业务。1939年,陈半丁在上海,严惠宇请他收尤无曲为弟子。半丁令尤无曲每周往家中一次,对其所作一一指点,还常二人联笔作画,并把他介绍给当时画界名流。还有诸如潘君诺、张重梅、陆承平等都随他受益颇多。
    陈半丁一生,刚正不阿,侠肝义胆,是品行杰出的的伟大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