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9月03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中国40年扶贫之路

  中国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扶贫工作开始于改革开放阶段,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扶贫工作走过了40个年头,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扶贫开发道路,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
  体制改革扶贫阶段
    从1978年到1985年的这个阶段,官方称之为体制改革扶贫阶段。在本阶段没有专门的扶贫工作计划和扶贫工作机构,扶贫与减贫工作主要依赖体制改革,改革的目标是放松甚至解除对农民的各种限制,为农村人口获取财富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具体看,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同时,工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生产资料,农业产出获得极大提升。此外,农产品价格逐步放开,各地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这些都为贫困人口的脱贫提供了难得的改革红利。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和其他产业的转移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从1978年到1985年,中国贫困人口从2亿多人下降到1亿多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在这段时期内增长了2.6倍,年均减贫人口超过1000万人。
  大规模扶贫开发阶段
    从1986年到2000年,我们称之为大规模农村开发扶贫阶段。改革开放后,东部区域获得了率先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越发突出。体制改革红利的作用衰减,农民增收的幅度开始放缓。贫困现象出现了从以往的普遍存在到区域性集中凸显的转变。
    1986年,国家成立专门的扶贫工作机构,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资金,以变革以往单纯依靠体制改革推动扶贫的思路。从此,有计划、有组织和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正式开启了序幕。同年,国家确定了592个国家贫困县,1994年制定并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在本阶段,除继续扩大农村人口获得财富的空间,尤其是通过社会流动获得社会财富的空间外,政府直接使用财政与行政管理手段对减贫与发展进行干预,如设立贫困地区发展专业资金、划定国家贫困县和集中连片贫困区等。开发式扶贫仍采用区域瞄准的方式,并不对准具体个人。
    本阶段年均减贫人口超过700万人,到2000年底基本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规定的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到2000年,即使提高了贫困线的标准,中国贫困人口也缩减为3000万人。
  经济发展、扶贫攻坚与社会扶贫共治的扶贫阶段
    2000年以后,中国扶贫进入一个新阶段。2000年,中央制定并颁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年—2010年)》。这10年的中国扶贫致力于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与综合素质,继续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小康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与之前两个阶段相同,本阶段贫困人口仍然不断下降,不同的是,农民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于非农收入的增加。为强化减贫成效,针对农村人口的改革红利继续释放,农业税费改革和多样化的财政转移支付
  (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种粮补贴、农村低保)等,都为贫困人口脱贫提供了强大动力。
    随着区域性扶贫瞄准工作的不断实施,因贫困群体个体能力禀赋的差异,贫困人口分享扶贫利益的情况出现显著分化。因此,扶贫瞄准从原来的区域性瞄准下沉到以贫困村瞄准为主。全国共确定了约15万个贫困村,将整村推进、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作为扶贫工作重点。
    同时,政府开始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工作,显现了深厚的发展潜力,逐步推动形成了社会大扶贫格局。
    到2010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贫困发生率为2.8%。
  精准扶贫阶段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2015年精准扶贫战略正式在全国开始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核心是要实现四个精准,即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改变过去扶贫工作“大水漫灌”和“撒胡椒面儿”的做法,也避免扶贫资源分配中的精英俘获,从而确保扶贫资源能够精准地与贫困个体对接,帮扶措施能够切实有效,确保扶贫利益能够落实在扶贫对象身上。2015年,中国做出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解决。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五个一批”工程,分别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教育扶贫脱贫一批和社会兜底脱贫一批,即针对不同贫困个体的不同致贫原因形成有针对性的扶贫举措,从而做到“真扶贫”和“扶真贫”。
    在精准扶贫阶段,以精准扶贫为中心,扶贫工作为贫困人口、贫困村实施了建档立卡,大量扶贫干部和扶贫工作队被派驻进村,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接连出台,扶贫工作的政策与体制红利持续释放。经过几年的实践,精准扶贫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17年底,新贫困线下中国贫困人口为3046万人,2012年以来年均减少贫困人口超1000万。
  
  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基本经验
    经过40年的扶贫工作实践,中国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对于这条道路的基本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有过准确的总结:
  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出台优惠政策;
    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规划,开展针对性大规模的扶贫行动;坚持开发式扶贫,把发展作为脱贫的根本手段,扶贫且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工作,发挥中国的体制优势,形成政府、市场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扶贫治理格局;
    坚持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相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与政策制度建设并重。
  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基本经验
    有学者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经验概括为六个“坚持”,即:
    坚持根据中国国情不断建立完善扶贫战略政策体系;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
    坚持政府主导层次分明的扶贫战略;
    坚持实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攻坚战略;
    坚持实施区域性扶贫战略;
    坚持实施开放共享的扶贫战略。
  
  精准扶贫·大事记
  2013年11月
    习近平在湖南调研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2014年1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顶层设计,推动“精准扶贫”思想落地
  2015年4月
    国务院扶贫办等7部门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2015年6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就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
  2015年11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2016年12月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规划》,强调到2020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2017年11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
  2018年6月
    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2018年网络扶贫工作要点》晨报综合新华社、《第一财经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