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8月08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6]

《家》: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一次次变为现实

  (上接05版)
    《家》是本次晚会中“笑点”最多的一个语言类节目。故事是这样的:一位老母亲因为怀旧不肯搬离破旧的老宅,儿女们就决定把她骗出家门去旅游,再趁机搬家。谁知,小儿子提前把这一消息告知了母亲,还把母亲藏在衣柜里,说母亲走丢了。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几位子女洋相百出,逗得观众们哈哈大笑。最后,母亲自己走出了衣柜,说自己其实也觉得没电梯的旧房子不方便,但是就是舍不得旧房子里的美好的记忆……
    在剧中扮演老母亲的是李燕玲,今年64岁。角色戏份不多,却是突出主题的关键。李燕玲说:“这个节目要表现的是改革开放40年来百姓居住环境的变化。我出演的老母亲亲历了这些变化,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想。”
    由于剧中角色和自己年龄相仿,说的又是居住环境的改变,李燕玲觉得自己带一些“本色”出演的意思。“我出生在铁路宿舍大院,那时没有楼房,就是一排排平房。”李燕玲说,“一排40多户,一家挨着一家。厕所是公共的,极不方便;吃水也是在外面排队接……可以说,当时除了邻居多、热闹外,没有任何好处,干什么都不方便。”
    1971年,李燕玲参加工作后分得了单位的一套楼房。住楼房的一大好处是家家都有厕所,但当时的楼房还没有暖气,也没有天然气,家里取暖、做饭就是靠蜂窝煤炉子。“当时家家户户都‘牺牲’了一间屋子,专门储存蜂窝煤。”李燕玲说,用蜂窝煤炉子不仅麻烦,而且危险。
    在这样的房子里居住了近30年,如今,李燕玲居住在一座高层住宅楼里,用的是天然气,不用再存蜂窝煤。每天清晨的第一件事不再是鼓捣炉子,而是和老伴儿在窗前远眺,看看太原市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高架桥。这样的生活,正是李燕玲向往的。
    李燕玲在节目里的最后一句台词是:“你看,马路变宽啦,公园变大啦,到处都能看到绿茵茵的草地和五颜六色的鲜花。立交桥架起来啦,地铁也修好啦,以后啊,去哪儿都方便多啦。咱家也搬进高楼大厦啦,上楼坐电梯,再也不用爬楼梯喽。”
    李艳玲说:“这简直就是我内心的独白,每一句话都是我想说的。我们都在总结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其实,看看眼前的变化就知道改革开放是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它把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一次次变为现实。我认为,这就是改革开放40年最大的成果。”
    晨报记者贾振铎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