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7月17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3]

妈妈做的菜包含着牵挂

  “妈,我今天中午回家吃饭。”7月16日9时,石小岩抽空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放下电话后他算了算,自己已经一个星期没有回家吃饭了。
    “刚刚听同事说7月17日因为谐音是‘吃一吃’,被网友命名为‘回家吃饭日’。我明天要到大同出差,就想着今天回家陪父母吃饭,吃妈妈做的菜。”石小岩表示,他在一家电商企业做市场运营,平时工作非常忙,还要经常出差,只有星期日中午才能陪父母吃顿饭。
    石小岩的父亲已经80岁,母亲也年近八旬。前两年,他母亲因饱受腰疼困扰在北京做了腰椎间盘手术。手术不是很成功,她现在仍在康复中。“爸爸年龄大了,家里平时妈妈做饭多一些。原来做饭就是在阳台上,空间狭小,进去两个人就转不开。今年五一期间,妈妈提出改造一下厨房,在北京工作的哥哥专门回来,请工人进行改造,扩大了空间,还安装了新橱柜。”石小岩说,妈妈走进改造好的新厨房,第一句话就是:“这就是我工作的地方,趁着身体还能坚持,多给你们做几年饭。”
    那一刻,石小岩才真正明白妈妈坚持要改造厨房的目的:她宁可拖着没康复的身体,也要为家人做饭,因为这是家人几十年来的习惯。
    “妈,我今天加班,不回家吃饭了!”这是石小岩经常对父母说的一句话。也许挂断电话的他没有什么感觉,但电话那头的父母却有些许的失望,他们担心儿子“中午又忙得不知道几点才能吃上饭,总在外面吃对胃口不好,中午吃了饭也没个地方休息一下”。
    12时,石小岩准时回到了父母家。“小岩回来了,快先洗洗手,喝口水,饭很快就好啦。”父母高兴地说着、笑着。回家吃一顿饭,往往意味着父母要辛苦地为此准备。接到电话后,父亲骑自行车就去菜市场买他爱吃的菜,妈妈取出冰箱里的肉解冻、准备炒菜。
    过油肉、豆角烧茄子,当父母端上他最爱吃的菜时,石小岩的眼眶有些湿润。他转过头,尽量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工作很忙碌,生活压力大,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和父母吃一顿饭成为许多人难得的“奢侈”。同样的菜,吃着吃着还是觉得家里的好吃,父母做的家常便饭有熟悉的味道,还包含着关心与牵挂。吃饭的过程中,爸妈不停地给石小岩夹菜,惟恐他吃少了。他和爸爸说着工作上的事情,陪妈妈聊着孩子的学习情况……
    一顿饭的时间很快过去了,顾不上休息的石小岩告别父母准备上班。他知道,每次从父母家离开时,父母一定在阳台上注视着自己直到看不见,即使自己不抬头,也能感受到温暖的目光。
    “现在人们经常说‘回家吃饭是检验幸福的唯一标准’,我觉得挺有道理的。”石小岩笑着说,“回家吃饭”,简简单单的四个字饱含着幸福的味道。不管多忙多累,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常回家吃饭。 晨报记者田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