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6月27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自己的事情自己管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小事情大作用老年人助力居民自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近日,记者走访太原市的部分社区了解到,在社区中主动承担协调工作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了。公共服务、志愿活动中常常活跃着他们的身影。尤其是老旧小区,老年人甚至成为社区治理的“顶梁柱”,他们正在教育、服务、管理等方面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助力社区更好地实现居民自治。
  教育
  老党员当起传声筒新政策覆盖全社区
    “小秦,我们那小区的公共卫生实在是太‘狼狈’了,小区和楼道都没人打扫。今天一些小区居民在楼下乘凉时,聚在一起讨论,一致认为该想个法子了。咱社区能不能帮忙统一管理一下啊?”6月22日10时许,三位老人走进太原市迎泽区建铁社区的社区办公室,一进门,82岁的刘素兰就对社区党总支支委秦小莉提出了意见。
    三位老人都是党员,因为常常为小区的治理出力,秦小莉与她们都熟悉了。看到她们进来,秦小莉赶忙拉出椅子请老人们坐下。“创建文明城市,卫生是一个关键。”83岁的陆淑元从随手携带的手提袋中拿出一个小本子,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什么。经过陆淑元的同意后,记者随手翻看了一下。发现里面全是有关社区和居民工作的内容,陆淑元从正反两个方向作了记录,正向是居民给社区提的意见,反向是社区的一些通知和需要居民配合的信息。每一页的顶端都记录着日期,有些重要的意见、通知前面还标着红五星。
    在秦小莉和刘素兰、陆淑元沟通时,80岁的马秀珍坐在一旁一手托着脑袋,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十几分钟后,马秀珍突然插话:“我想了一下,咱们小区属于老旧小区,老人多、租房客多,管理起来不是很方便。其实,我们可以试试居民排班制,每个月初把排班表贴在小区的大门上。做好居民的工作应该是最难的环节,这环节我们帮助社区一起做。”
    5年前,刘素兰、陆淑元、马秀珍主动请缨成为社区和居民之间的传声筒,也成了帮助居民思想进步的教育者。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三位老人更是不畏辛苦地将十九大精神传递给社区的每一个位居民。“我们就是希望,社区的每一位居民都能跟着党走。只要紧跟党的脚步,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的。”刘素兰说。
    一个多小时的讨论后,社区认为马秀珍的方案可以试行:楼道内卫生每天轮一户,小区卫生每天轮五户。
    秦小莉拟好《小区环境共同爱护的通知》,并找出《2018年太原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九乱”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意见》,各打印了10份,7份留给社区工作者,3份交给三位老人。
    当天下午开始,三位老人和社区工作人员就拿着《通知》和《实施意见》兵分三路给居民做工作。刘素兰负责做老住户的工作,陆淑元和马秀珍负责做租户的工作。直至6月25日,所有老住户和90%的租户均表示会配合这项工作。租户田继亮告诉记者:“我前年才搬来这里,觉得自己是外来人员,对于社区的工作也漠不关心。后来,三位大娘时常上门和我们交流,不仅把社区的精神传达给我们,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她们还主动帮我们联系社区解决。所以,我们愿意配合她们,更愿意跟着她们把我们的居住环境变得更美丽。”
  服务
  义务理发几十年发挥特长惠亲朋
    6月19日,记者走进太原市杏花岭区二电厂北大街宿舍的老年活动室时,73岁的张五星正在给邻居段玉泽老人理发。“老段,最近正在举行世界杯,干脆给你剃个球员流行的‘莫西干’算了。”张五星玩笑道。段玉泽一听,哈哈笑了:“那我不成老妖怪了?”
    张五星边与段玉泽说笑边娴熟地理发,不到半个小时,一个倍儿精神的小平头就理好了。段玉泽照照镜子,满意地说:“我这头发,只有你剃出来的才顺眼。”“只要大家需要,我就在这里为大家理发。”张五星笑称,“我这不是理发店,我的服务对象就是我们社区的居民,而且理发不收费。”张五星的理发工具包括剃头推子、各种剪刀、梳子、海绵……都是自己准备的。多年来,他坚持免费为社区的老年人理发,不管是男士的小平头还是女士的短发,他都得心应手。
    段玉泽说:“十年来,我的头发都是张五星给理的。你看我这刚‘出炉’的小平头,是不是比理发店理得好?”
    理发这门手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非常吃香,于是张五星就自学了理发,不仅自家人省了理发的钱,街坊邻里、厂里的职工和家属,只要有需要,他都会义务为大家理发。
    除了义务理发,张五星还布置了小区的老年活动室,墙上的书法、画作都是出自他的手。社区居民想要找个什么工具,也都是先来老年活动室找张五星借。“只要每位居民都能发挥自身特长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我想我们的社区就实现了自治,实现了互助。”张五星对记者说。
  管理
  楼道灯泡定期检临时物业保安全
    6月21日傍晚,记者来到位于太原市桃园南路的建行小区。正巧遇到67岁的梁增祥背着个斜挎包将梯子从一单元门口搬往二单元门口,随后,他走进了二单元的大门,一层一层地检查楼道内的灯泡。
    走到三层时,梁增祥使劲跺了三下脚,见灯未亮,就下楼把梯子搬上来。然后,他从斜挎包中掏出灯泡,爬上梯子,熟练地将坏了的灯泡卸下来,换上好的灯泡。看到旧灯泡种的灯丝已经断了,梁增祥便将其装到了斜挎包的外层兜里。之后,他咳嗽了一声,看到灯亮了,才安心从梯子上下来。进入三单元后,发现二层的灯泡虽还能亮,但颜色变暗了,他果断进行了更换,他说这是“未雨绸缪”。“每年夏天,我都要抽一天的时间,挨个单元检查楼道里灯泡的使用情况。因为夏天天热,好多居民喜欢晚上在外乘凉,回家都晚。加上我们这个小区老年人多,晚上上楼如果没有灯,就容易摔倒。所以,这项工作特别艰巨。”梁增祥是小区临时物业的成员之一,负责小区的维修和维护工作。每年夏天换灯泡的工作是他给自己安排的,斜挎包中的所有工具和灯泡都是他自掏腰包买的。
    建行小区是个老旧小区,只有一栋居民楼,住着60户约200位居民,60%以上是老年人。这个小区没有物业,为了解决小区的日常生活事务,2017年初,小区的15位老人在筹划了几个月后,自愿成立了“互助志愿服务队”作为小区的临时物业,确保小区里路灯坏了、管道堵了,会有人来修;国家、省市、社区有什么最新动态,有人向居民普及;有人每天上门关照小区里的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这支临时物业的成员年龄全部超过60岁,最长者86岁。他们每个人都有具体的分工,有的负责宣传,有的负责水电维修,有的负责医疗咨询,有的负责关照小区的孤寡老人和独居老人。
    临时物业的管理者、86岁的梁金喜告诉记者:“临时物业的15位成员都是自愿服务,分文不取。没有物业,我们自己建立物业,小区需要自治,作为老年人,我们原意为自治出力。” 晨报记者乔静涛文/摄
  
  ■记者手记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居民自治是居民按“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大家的事情大家办”的原则,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共同管理小区内的公共事务。
    这三个小区中,因为老年人担负起居民自治的重任,打破了城市居民普遍存在的“邻居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状况,把居民们沉寂很久的热心搅动起来了。老人们用“自给自足”的模式,管理自己门楼的事,既发挥了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邻里的感情,也弥补了没有物业的缺憾,节约了管理成本。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居民自治对城市基层管理有很大的助力作用。居民主动参与并管理好自己的事情,社区则会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如果每个社区都能鼓励、引导热心的老年居民参与到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中,让居民自治和政府管理良性互动,那么,我们的社区也会在条理中再增加一份人情味儿,那也是我们向往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