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6月20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0]

艰难回家路

  我1968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学院 (现山西师范大学),同年12月21日被分配到阳泉市郊区河底镇中佐中学任教。
    我的老家在吕梁汾阳市,每年寒暑假,我都要回去,暑假的时候回去帮家里干杂活,寒假的时候回去过年。这一年两次的回家路,我至今难以忘记。
    那时,从河底镇到阳泉市的公交车每天上下午各有两趟,还算方便。但从阳泉到太原只通火车,从阳泉坐火车,最早也得12时左右才能到太原;从太原到汾阳的汽车,一天有两趟,一趟6时发车,一趟12时20分左右发车。我只能坐最早的火车到太原,然后赶12时20分左右的汽车回汾阳。若错过,我就得在太原住一晚,那样,住宿费加饭钱就得多花20多元,这相当于我月工资的一半。
    1973年1月16日,学校开始放寒假。当时,大雪已足足下了三天,河底镇通往阳泉的公交车停运了,原本就不太顺畅的回家之路变得更加艰难。
    如果等通车,怎么也得等三四天。可那样的话,回家后我基本就为家里做不了什么活计了。
    于是我决定步行20多公里路到阳泉。幸运的是,刚走了一会儿,就碰到一位学生开着拉煤车要去阳泉,我便爬到了煤顶上。一路上,我顶着凛冽刺骨的寒风,颠簸着到达了阳泉市桃河桥。车停时,我的双手已冻成“鸡爪”,浑身像打了麻醉剂一样没有知觉了。
    在那位学生的搀扶下,我好不容易下了车,又揉搓了半天,身体才渐渐“苏醒”过来。匆匆赶到火车站时,开往太原的列车已走半个小时了。
    没办法,我只好在候车室坐等14时的那趟火车。坐上火车到太原时,已经是18时,我只好蜷缩在站内的长椅上,等乘第二天的班车。
    在候车室的那一夜,我特别想念家人,我想着过年的桩桩事宜,比如白面大米、蔬菜肉蛋、弟弟妹妹的衣服鞋袜是否办妥……可转念一想,上个月我寄给母亲的生活费一定快花光了,哪还有余钱置办过年的什物?一时间,我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恨不得立刻长出翅膀飞到亲人身边。那一夜,我只吃了一个烧饼,喝了两杯热水——只想为家人多省一点钱。第二天6时,我便奔上了回汾阳的汽车……
    改革开放后,公路建设日渐完善,从阳泉到汾阳有了长途客运,省却了倒车的麻烦,回家路变得顺畅起来。有人问我,这些年有什么感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收入年年涨,交通更便利,通讯变发达。
    余培厚 (阳泉市委老干部局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