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6月15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3]

三戴一抹加一插“熬”完仪式吃糖包

  晋城市城区李泽华
    端午节就要到了,各家各户开始准备包粽子。但如今粽子对大家来说,已经不是稀罕物了。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晋城地区,端午节没有粽子,只有包着红糖的糖包。
    我生于1948年,小时候生活艰苦,大家都盼着过年、过端午节,因为这个时候,各家各户都会改善伙食。端午节的糖包对于大家来说,就是稀罕物。
    糖包是端午节当天早上才能吃的,于是,每到端午节,我就会早早起来,等着母亲将做好的糖包端上桌,好一饱口福。
    可糖包也不是那么容易能吃到的,吃糖包前,必须要完成一项很重要的事——“三戴一抹一插”。
    “三戴”就是戴香布袋、网臭袋、五色绳。香布袋就是装着香料的小布袋。快到端午节的时候,母亲就会拿各种颜色的布料(都是平常做衣服剩下的边角料),做成一个小布袋,里边放上从中药铺买来的香料,再缝上一根绳子。等到端午节早上,再给我拴到衣服的扣眼里。和香布袋拴在一起的,还有一个网臭袋。网臭袋就是装着臭蛋(卫生球)的网袋。最后就是五色绳,即将5种颜色的细绳拧成一股绳,然后系在脖子、手腕和脚踝上。
    只有12岁以下的孩子才会戴这三种物件。“三戴”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的欢乐——五色绳,颜色鲜艳,系在身上非常漂亮;香布袋,颜色不同,形状各异,有三角形、长方形、菱形、多边形,小朋友们常常聚在一起相互比较,看谁的更香、更漂亮。
    香布袋、网臭袋和五色绳,一般要从端午那天戴到六月初六。六月初六那天,晋城一带会杀猪、宰羊,进行祭祀,以祈求上天不要发大水。祭祀仪式结束后,将羊头或猪头同摘下的香布袋、网臭袋、五色绳拴在一起,扔到房檐上,等待猎物将其叼走。
    “一抹”就是抹雄黄酒。端午节那天,大人会将黄色的雄黄酒抹在孩子的手心、脚心、耳孔周边以及头顶,据说可以防止孩子遭受虫害。
    “一插”就是将艾枝、艾叶插到门框上,据说可以辟邪,保佑家人身体健康。
    “三戴一抹一插”是个非常重要的仪式,现在想来觉得很有意思,但当时却有些排斥。因为我必须饿着肚子配合大人完成这些仪式,然后才能吃糖包。记得有一年,我还为此发了一通脾气。母亲赶紧安抚我说,端午节当天必须要怀着敬畏的心态,不能吵架,不能生气,还不能大声说话,不然这一年都会不顺利。那之后,我再没有在端午节那天生过气。
    如今,“三戴一抹一插”也只剩五色绳和插艾叶还保留着,吃糖包也改成了吃粽子。虽然仪式感减弱了,但对端午节的敬畏之心,我还依然保留着,而且还教育我的子孙,让他们也心怀一颗敬畏之心。(晨报记者杨晓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