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6月15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4]

碎布做成红花串朱砂写字除“五毒”

  忻州市五台县徐忠诚
    我的家乡是忻州市五台县东冶镇石村。我离开家乡迄今已有70多年,幼年时代在家乡生活、学习的记忆仍不时涌上心头。
    最近一个时期,因忙于写作,加之家事缠身,连时间观念都常常忘到脑后。不料在休息的瞬间,抬头一瞧,挂在墙上日历中的“端午节”三个字,不禁勾起了我对母亲的思念和回忆。
    母亲是一位既勤俭持家,又热爱生活、关爱孩子的农家妇女。每逢端午节,她总要亲手为我们兄妹四人制作黄米红枣粽子吃,还要为妹妹制作一个红花串戴在身上。所谓红花串,是用红、绿、黄色的碎布,剪成铜钱大小的圆片,片与片之间用麦秸杆相隔,再用红丝线将10多个圆片穿成串儿,戴在身上,好看又辟邪。有时母亲还要为妹妹制作香包,香包有菱形、三角形、粽子形等形状,戴在身上,同样是为了好看和辟邪。
    除了上述活动外,已经上了小学的大哥,还会从老师那儿讨几张黄色纸带回来,贴在屋外的墙上。黄纸上画着用锥子扎住的蝎子,还有蘸上朱砂写的几个毛笔字:“除五毒、保平安”。与此同时,大哥还会从同学手里要一大把艾蒿回来,一束一束地分别插在各个房门顶端,用来驱恶辟邪。
    上述端午节的习俗,在忻州市所属各县,大同小异,普遍流行。其中忻州定襄一带,还有在端午节当天中午吃包子的习俗,寓意生活饱满,全家幸福。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端午节对我的学习和成长还有这样一段令我终生难忘的奇遇。
    记得1940年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听老师讲了诗人屈原因爱国忧民而被放逐,愤而投江自尽的故事后,在端午节时写了一篇《吃粽子纪念屈原》的短文,被老师张贴在班里的公布栏示范。凑巧的是正遇上边区政府县教育科的一名干部到学校视察,他看到我的短文后,竟提笔在上面批了几句话,意思是屈原的爱国精神好,但不应投江自杀,应通过斗争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随后,他还找我谈话,鼓励我好好学习,提高觉悟,长大后参加革命工作,做一个为抗日救国努力奋斗的革命家。听了他的话,我很受教育和启发,不但学习努力,而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不久竟当上了学校的儿童团团长。到小学六年级时,年仅十五岁的我,被学校的地下党支部吸收入党,走上了革命道路。
    说到这里,意犹未尽,还想再谈一下我的一个愿望:呼吁尽快响应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华诗词研究院于2017年5月31日提出的关于“倡议设立诗人节暨试办中华诗人节”的意见,希望早日设立全国诗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