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6月08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1]
“煤机大工匠”张立森

从一线成长在奉献中创新

  在3月22日召开的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太重煤机采掘设备分公司加工中心数控镗工、高级技师张立森,被评为首届“煤机大工匠”。
    除了“煤机大工匠”,张立森的荣誉还有很多,国家级技能大师、三晋技术能手、太原市技术能手……他还是公司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山西省工会干部学校工匠客座教师、山西省技能鉴定中心考评员。
    这些身份和荣誉的背后,是张立森多年来在一线岗位上的认真钻研和默默奉献。可张立森却说:“这些荣誉离不开公司提供的创新平台。”尤其是自2012年起,太重煤机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三项活动”,为广大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一线工作者提供了展现自我能力的平台,也让张立森在这样一个平台上,不断创新,攻坚克难。
  勤学苦练从一线成长
    2002年,刚满20岁的张立森从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太重煤机。然而让他有些出乎意料的是,他没有从事机电工作,而是被分配到了数控镗床岗位。
    “虽然专业不对口,但咱年轻呢,没有什么不可以。只要在思想上快速进入角色,欠缺的东西完全可以用学习来弥补。”张立森回忆,因为刚刚就业,他对任何工作都充满着好奇,所以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数控镗床是一个陌生的专业领域,为了更快地独立操作,初出茅庐的张立森在工作中积极向师傅们请教,业余时间还马不停蹄地自学各种理论知识,只要跟数控镗床有关的,他都不放过。尤其是数镗编程,对于张立森而言,可谓是困难重重。“没困难,就没有挑战,那个时候年轻,有冲劲儿,也不服输,所以也没觉得有什么苦。”短短一年多时间,张立森已经掌握了数控镗床工作,在师傅的指点下,不断提高着实际操作水平。
    2004年,张立森虽然还不是数控镗床的主操作手,但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他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一些急难件的加工了。有一天,师傅在加工急件“行星架”时,因为临时有事,需要外出,就嘱咐张立森说,“这件精度要求高,件也要的急,要不你就先别动了,等我回来做,如果返工就耽误事了。”
    师傅走了,张立森坐不住了,心想:这么急的件,师傅的事儿要是一时半会儿忙不完,岂不是又要加班加点?自己一定行的。张立森瞬间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师傅加工了一半的“行星架”上,屏气、静心,没等师傅回来,“行星架”就下线了。“最激动的是,师傅回来一测,完全合格,师傅特别满意。”张立森如今回想起来,都觉得特别激动,特别有成就感。也就是从那时起,他的心与数控镗床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降本增效在岗位奉献
    张立森在工作中积极向师傅们请教,虚心学习、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实际操作水平,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加工的零件合格率达到100%。
    2005年,张立森成为数控镗床主操作,但机床操作是全英文。“因为上学时英文水平有限,而且专业也不一样,所以学起来有点费劲。好在网络比较发达,很多资料都能查,买书也方便。”困难激发了张立森的“超频模式”,凭借一股子倔强劲儿,他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掌握了所有操作、编程界面。
    作为一名一线工人,张立森还深知:一个好的操作工也应该是一个好的修理工。对机床的故障排查与处理他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机床发生故障后,张立森都会主动参与到修理排查工作中,让机床尽快恢复使用。
    张立森告诉记者,2005年,当时厂里有台机床上配备了一个价值80万元的德国西门子平旋盘,比较精密。在安装调整参数时,因为误操作不小心丢失了整个备份系统,即使是有经验的维修人员一时间也没办法恢复。张立森因为之前专门研究过这套设备的说明书,熟知这部分内容,所以就帮助维修人员把这个系统恢复了。“当时大家都感到很惊奇,觉得一个操作工能处理这种问题,不一般。”“现在,修理上有什么关于系统的问题,他们都会找我。”2007年,张立森已经是车间公认的数控编程高手了,特别是一些加工用宏程序,很多都是他自创的,大大地提高了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
    近年来,张立森参与了多项攻关项目,为企业降本增效做出了贡献。此外,他还多次参与数控编程、发明刀具等,由他参与的数控编程、刀具被车间广泛利用。如今,张立森是同事眼中的“技能大师”。
    2012年,张立森带头组建数控编程调刀室,将各类零件数控加工程序进行整理、优化,形成最优版本,然后将其固化存档。
    2016年,在2860千瓦智能型采煤机摇臂、箱体等关键部件加工项目中,张立森与工艺人员一起探讨设计,根据零件结构自制刀具,编制数控加工工艺,提前设计制作工装夹具,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2017年,在给越南一用户生产采煤机时,摇臂与牵引箱加工后不符合监理要求,分厂领导将这一难题交给李秀春创新工作室来完成。张立森作为李秀春创新工作室的主要负责人,带领大家分析研究,对加工工艺进行了改进,加工完成后产品质量达到了用户要求。到目前该采煤机已使用一年多,用户反馈非常好。
  传帮教带为创新服务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6月6日,在太重煤机采掘设备分公司的数控镗床,张立森在为几位年轻技师做编程指导,不日,这几位将代表公司去参加一场技术比武。
    “你这老将出马,拿到名次的机会不是更大吗?”面对这样的提问,张立森微微一笑:“多给更年轻的人一些机会,让他们多见见世面,快速成长起来,对企业的发展有好处。这些年轻人在操作上没什么问题,但是编程上还是需要些经验,我就把我的经验传授给他们,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
    事实上,为了带动更多人投身技术创新,张立森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多年的技术经验传授下去,为基层培养了一批优秀专业人才。2014年11月,张立森被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授予“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称号,成立了“张立森技能大师工作室”,同时全面平行管理“李秀春创新工作室”工作。作为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他积极组织工作室成员立足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围绕降本增效、技术革新等主题,开展技术攻关、合理化建议、“五小”创新等活动,发挥工作室作用,提高职工素质,为企业服务。“张立森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以来,共培养6名高级技师、8名技师、4名三晋技术能手,发表论文5篇,完成国家级新型专利9项,完成质量技术攻关、合理化建议、“五小”成果累计109项。
    2017年,张立森还被山西省工会干部学校聘为工匠培训班客座教师。现在“张立森技能大师工作室”共有17人,他们就像一个团结的大家庭,很多技术难题都在这里得到解决。今年3月份,他带领“李秀春创新工作室”发明的“一种加工倒角用两刃角度铣刀”项目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主要解决了面对采煤机零部件多样性和高标准的加工要求、切削刀具性能的优化对采煤机加工质量的影响问题,刀具试验成功后,加工效率比原先使用的刀具提高了5倍多。
  晨报记者段建强 通讯员葛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