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5月30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1]

又品棉花糖

  前日在公园里看见有位姑娘举着偌大一团棉花糖,边走边吃。
    顺着姑娘来的方向,我朝那个摊位快步走去。两分钟后,摊主就将一大朵“棉花”裹在细长的竹棍上,送到我手里。
    久违了——棉花糖。我乐滋滋地咬下第一口,差点要把嗓子齁掉——它太甜了。再品下去,口感好像也没那么好了。这根凝聚着我儿时美好回忆的棉花糖,拿在手里竟成了“鸡肋”。但我还是把它一点点吞咽下去。
    儿时的记忆一点点涌上心头。小时候问父母讨得硬币后,总是专门寻找卖棉花糖或吹糖人的小贩,买上一个棉花糖或是糖人,心里美滋滋的。
    记忆中,卖棉花糖的叔叔身着蓝围裙,自行车后座上有个圆圆大大的铁皮围起来的棉花糖机。小孩子们围观时,他将一小勺白糖倒进中间的孔里,就听见机器嗡嗡作响。然后,取根干净的冰糕棍,开始绕圈,很快丝丝缕缕的棉花糖如蚕宝宝吐丝般爬上棍的顶端,并且越摇越大。
    交过钱的小孩儿郑重地接过来,举在手里,简直就像一团雪白的棉花,或者一朵缥缈的云朵,这样的棉花糖,谁会不喜欢呢?那时的我舍不得大快朵颐,一点点享用。卖糖叔叔提醒说:“吃快些,是脆脆甜甜的;吃慢了,就会遇风缩小的。”
    昔日的美食,今天居然难以下咽,自己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走在公园的林荫道上,望着绿树红花以及周围林立的高楼大厦……我不禁联想到,如今和孩童时候,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这些年,各种美食如雨后春笋应接不暇,把我们的口味培养得越来越“刁”,自然就享受不了儿时的美食了。这不正是幸福的标志吗?王秋英(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