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5月23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9]

聚会变味不妨加点“防腐剂”

  因为老厂情结,重庆73岁的夏符明以副厂长身份聚齐一帮老同事,一起聚会、演出,好似回到了从前。
    可不到半年,就有人建议要做相册、出书,办“追忆老厂”活动,还有人提出要做统一的文化衫,要置办演出道具。夏符明不愿挑头,几个活跃分子一鼓动,建议每人先交200元作经费。
    同事老吴主动联系出版社和摄影师。书不到一个月就印出来了,同事们都吐槽:“花了4万多做了本地摊货。”后来,有同事“举报”:摄影师和出版商就是老吴的儿子。更奇怪的是,通讯录做出来后,不少人都陆续接到了推销电话。62岁的老谭现场发了顿脾气:“我就和某某说过想开个渔具店,之后就接到了商铺推荐电话,怎么这么巧?”
    变了味的聚会,让夏符明很苦恼自责。
    这事不是偶然。今年春节,多年未联系的高中同学突然邀请毕春敏回老家参加聚会。到后才知道,这位老同学在县城当老板,他花钱办了这场聚会,请来了班主任、老校长和同学。
    老板中途来敬酒,把毕春敏拉到一旁,“我家孙女今年高考,想报考你们学校,钱不是问题”。毕春敏说自己已退休,两耳不闻窗外事,对方纠缠不放:“我知道您儿子也在学校任教。”毕春敏只好说些圆场话应付。同学相聚的喜悦顿时全无。
    说到“拉关系”,湖北武汉60岁的邹均生因此还被骗了。在一次老同学聚会上,他遇上了同桌、大老板“哨子”。几次聚会上,“哨子”宣扬自己正在做一个高回报的养老项目。邹均生以老同桌的身份申请合伙入股,他拿出30万积蓄给了“哨子”。可没几天,“哨子”的电话再也打不通了。
  经验:聚会守则维系真情
    上面这些情况,在河南驻马店67岁杨照広 (音广)发起的老友帮,从未出现过。杨照広分享说,这可能要归功于一份“聚会守则”。
    杨照広的老友帮成员都是破产的原单位的老同事,一共有200多人。在第一次聚会后,老友帮便民主选出了“领导班子”。在几次聚会后,“领导班子”写了份“聚会守则”,具体内容有:
    1.相聚是缘,不谈伤感情的事,特别是钱。
    2.都已退休,无权无势,别因私给他人添烦忧。
    3.有高有低,有贵有贱,互帮互助平等相处。
    4.有话好说,不背后议论人评价人诋毁人。
    5.干净相处,不把私人业务带到聚会来。
    6.如有不良现象,请私下向“领导班子”反馈。
    这份守则相当于给聚会注入了“防腐剂”。杨照広说,条款把不良现象挡在门外,“这样才能保证同事相处干干净净”。 据《快乐老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