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5月11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太原市2018年抗震救灾联合演练昨日举行

“地震”来啦 看看楼顶咋逃生

  5月10日8时46分,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正在像往常一样上课,突然感到一阵眩晕,教室的灯随即强烈晃动,老师马上意识到“地震”了,迅速组织学生就地“避震”。救援队接到任务,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展开搜救……
    这是“5·12”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太原市防震减灾局、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卫生计生委联合组织开展的抗震救灾联合演练。
  “地震”发生 自救互救
  “主震”过后,老师立即组织学生从疏散通道有序地向室外操场疏散。学校为师生们准备了防震用的防砸头套,一部分学生头戴防砸头套保护头部,还有的学生头顶书包,快速疏散到学校操场应急避难场所避险。
    一名学生在疏散过程中,不小心扭伤了脚,另一名同学将其扶出,同学们发扬着友爱互助的精神,还有一名同学头部受伤,同伴们冒险背出受伤同学,离开教室,到达应急避难场所。
    学校同步启动应急预案,校医带着医疗箱第一时间赶来,为受伤的学生进行先期处置。
    对于那名头部受伤的学生,为了防止其失血过多,校医给他进行了止血包扎处理。另一名学生腿部疼痛剧烈,可能存在骨折的风险,校医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固定,等待120救护车的到来。
  信息上报 启动预案
    在“地震”发生的同时,太原市地震局台网收到了相关的“震情”信息:2018年5月10日8时46分,太原市小店区某地(北纬37.6度,东经112.5度)发生了5.5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工作人员立即向太原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成员单位联络员发送“震情”短信。
    根据《太原市地震应急预案》,启动三级应急响应。太原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防震减灾局、民政局、卫计委、发改委等部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并进行先期处置。
    太原市发改委作为后勤保障组组长单位,立即通知各成员单位应急响应,各成员单位通知物资储备单位向灾区运送救灾物资。
    太原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地震抢险救灾决策部署会议。根据会议决定,在灾区成立现场指挥部,指挥部前指领导及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赶赴灾区现场。现场通信指挥车已到达灾区。这种通信指挥车有两个绝活儿:一是能实现远距离无线通信指挥;二是可将现场画面实时传送到抗震救灾指挥部和上级部门,为指挥救援提供视频传输。
  紧急出动 应急救援
    9时10分,救援队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赶到灾区现场,展开搜寻、救援。队员们在楼顶发现了一名被困人员,而且受伤严重,救援队迅速展开了施救。
    通过对被困现场的分析,考虑到安全性,救援人员选择利用绳索和船式担架从高空输送被困人员。这种救援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安全系数高,施救者不需要与被救者同时脱离险境,但缺点是缓降速度慢。
    这时两辆120救护车也到达现场,一辆车的专业救护人员对腿部受伤的学生进行专业救治,另一辆救护车等待救援队将被困人员救出,然后施救。
    经过对受伤学生的体格检查,发现其下肢小腿骨折,急救人员立即使用专用肢具为伤员进行骨折固定。以减轻伤员在转运过程中的疼痛,避免错位发生二次损伤,救护人员将包扎好的伤员转移到救护车,之后转送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楼顶的被困人员被成功救下,转移到医疗救护区进行先期处置,但发现心跳呼吸骤停,急救人员立即进入高级心肺复苏程序。一名急救人员为伤员接通心电监护,并准备好除颤仪,一名急救人员为伤员实施高质量胸外按压,一名急救人员为伤员进行气道管理。
    联通心电监护后,急救人员检测到伤员发生了室颤,需要立即除颤。此时急救人员已经开始准备除颤仪,整个过程紧张有序,伤员心跳呼吸恢复,转运到医院持续治疗。
  “救灾”物资 紧急调运
    10时,太原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灾民安置组第一批“救灾”物资进入“灾区”,包括帐篷、床、饮用水、方便食品、移动厕所、煤气罐、煤气灶等,其中太原市军供站可以现场为“灾民”提供热水和营养餐。
    这时安置组正在搭建帐篷,安放床位和应急照明,本次安置按社区为单元进行安置,且充分考虑了孕妇、婴儿、老人、残疾人、病人、伤员等特殊人群,给予单独安置和特殊照顾。
    根据“灾情”需要,太原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后勤保障组已下发《物资调拨清单》,下令物资储备单位按照需要的数量运送物资。“地震”导致几百人“受灾”,街道办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以及部分志愿者及时对民众进行安抚,并且集中向紧急避难场所转移。安置组已经为“受灾”群众准备好了物资,并设有饮用水供应处、生活物资供应处、营养餐供应处等,“灾民”有序地接受政府救助。
    本次演练参演人数350人,参演车辆15台,参演部门十余家,提升了各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晨报记者高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