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4月16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5]
本报今日推出“养老模式实验记”之旅居养老

“说走就走”的旅行梦还有多远?

  集中做此次采访时,还是3月。当时的太原,乍暖还寒。63岁的赵彦云和老伴儿决定找个暖和的地方去旅游。他们唯一的女儿在国外,退休后,老两口就一直靠旅游来打发孤独的时光。以前,都是跟着旅行社的夕阳红线路,虽然价格不贵,但节奏有点快、团餐不可口、玩得不过瘾。这次,老两口不想跟团了,而是在几个旅游达人的推荐下,选择了旅居养老的方式去三亚。
    “有钱有闲”将旅居养老进行到底
    旅居养老的概念最早由中国老年学会副秘书长程勇提出,是候鸟式养老和度假式养老的融合体。
    与普通旅游的走马观花、行色匆匆不同,选择旅居养老的老人一般会在一个地方住上十天半个月甚至数月,慢游细品,以达到既健康养生又开阔视野的目的。
    和赵彦云夫妇一样,如今有很多老年人选择旅居养老,感受半旅游半生活的慢节奏。在这个过程中,最让赵彦云老两口开心的是,他们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全国各地的都有,我们互相留了电话、加了微信,相约4月去昆明,到了夏天再去哈尔滨。”说起这些,赵彦云很是兴奋。
    和赵彦云夫妇组团旅居不同,去年刚退休的王金香和李卫东则是全家出动:老两口、儿子、儿媳、亲家老两口。他们去年12月去厦门过冬,在那儿一待就是两个月。“儿子、儿媳和亲家在成都,我和老伴在太原,儿子为我们买好同一天的机票,大家一起飞到了厦门。”李卫东说,儿子提前在网上订了一套在郊区的三室两厅的房子,月租3000元,“平时自己买菜做饭,如此一来,不用担心吃不好睡不好了。”到厦门休养适应了几天后,儿子便租了一辆商务车,带着全家人逛厦门,吃当地小吃,感受风土人情。累了,就在家睡个昏天黑地;精神来了,再去景区体验人山人海。
    退休后,王金香和李卫东“有钱有闲”,他们想趁着身体状况还允许,多出门转转。“这种方式很好,孩子说,这就叫旅居养老。以后不麻烦孩子,我们自己也可以把这种模式进行到底。”李卫东说。
    听了这几位老人的“实验”过程,我们可以为旅居养老下一个相对完整的定义——旅居养老就是老年人突破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突破养老的地域限制,为寻求一种积极健康的养老方式而离开常住地,到养老目的地进行短期或长期居住的一种生活方式。
  大同市在我省首推旅居养老
    当前,提倡健康老龄化已经是新常态,老年人中,以60-75岁之间的“活力化银发族”表现最为明显。而“旅游+度假+宜居+医养”的旅居养老模式正契合了他们的需求。
    舒适的行程,完善的服务,再加上价格优势,一个巨大的“旅居养老”市场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保定12349运营联盟、北京旅居养老联盟、黑龙江的老龄产业联盟……仿佛一夜间,全国各地兴起了诸多养老联盟模式,纷纷与“旅居”挂上了钩,大家都在探索,且各有各的模式。在我省率先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大同市,推出了“丝路沿线城市旅居养老联盟”。
    大同市夏季凉爽,为吸引老年人到此避暑,大同市老龄办打造出“旅居养老联盟”。据大同市老龄办邰德民介绍,目前,大同市养老院的闲置床位是50.8%,利用这些闲置床位,让旅居老人居住,价格按养老院老人的标准收取,价格实惠。有40多位退休医生、护士加入联盟,可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提供提醒吃药、健康管理、跟踪到底等服务,医疗条件便捷。如果旅居老人有需要,联盟还可为老人安排相对宽松的游玩行程,老人根据自身条件来选择出行。
  旅居养老发生在小部分老人身上
    旅游+养老,听起来确实不错。但赵玉莲夫妇的体验却不像前面几位老人那么良好。
    过完年,赵玉莲和老伴儿想出去玩玩,考虑到两人身体都不是很好,不适合报团,便效仿当下流行的旅居养老模式,把目的地选在了旅游景点较多的成都。
    不曾想,让别人感到幸福的养老模式,却成了赵玉莲和老伴儿的噩梦。一到成都,老两口便双双病倒住院。半个月后,两人出院,便回住处打包行李回家。此次经历,赵玉莲总结出,“旅居养老,真不是人人适合。”原本打算四川回来后去青海的念头,此刻也悄悄打消了。
    显而易见,较之于传统的养老方式,旅居养老,一方面并不适用于每个老人的身体状况,另一方面,或许也是主要的,它需要有较好的经济条件作支撑,并不是想去就能去。所以,旅居养老目前只能发生在小部分老人身上。放眼四周,能选择旅居养老的老人一定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有钱有闲,才能实现旅居养老。
    据一项分析显示,目前我国旅居养老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处于旅居养老的初级发展阶段,主要以旅游度假为主,仅仅是从传统的养老院走出来,侧重休闲放松,对于养老医疗、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需求仍处于积累期。第二,旅居养老呈现百花齐放状态,各自成体系,如旅游度假型养老、文化艺术类主题养老、宗教文化艺术主题养老等,行业成熟度和规模程度不高。第三,旅居养老运作对资金、团队、人才,以及专业运营和服务的要求很高,小规模企业操作旅居养老很难形成集群效应。
    所以,对于前景广阔的旅居养老事业,在公共层面应该提供相应的支持。比如,继续推进医保和养老保险的全国漫游,便于旅居老人的异地报销和领取,加大对旅游养老产业和专业化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改善旅游环境等。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提到“旅居养老”,许多老人眼中会放光,但真正能付诸行动的却不多。也就是说,有“说走就走”想法的老人很多,但具备基本条件的并不多。究其原因,多数老人表示是“照顾孙辈没有时间”“身体状况不允许”“负担不了旅游费用”。由此来看,旅居养老固然是一种潮流,但想要落地生根还有一段路要走。
    所以,不管是呼吸海南岛的天然氧吧,还是西藏的净化心灵之旅;不管是异地旅居换住、还是休闲观光旅行,目前都属于较高端的养老服务,需要相应的经济条件支撑。如何能吸引多数老人来体验此种养老模式?必定是拥有能够足够保障养老需求的养老金、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而这方面,当前仍面临着打牢基础的重任。
  ■链接
  旅居养老应是“享老”
  国外旅居养老值得借鉴
    相对中国而言,发达国家的旅居养老市场更加成熟,已经融入日常养老中,社会保险保障体系、服务内容与理念、运营模式等方面的良好发展,为旅居养老提供了有力支撑,使老年人多样化养老的需求得到满足,真正做到“享老”。
    总体来说,成熟的旅居养老有以下特征:
    老龄人在旅居养老观念上很开放。例如,在美国,老年人物质生活条件好,养老偏重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倡导“积极老龄化”的养老理念。老年人旅居养老很容易抱团,组团一起通过旅居方式养老。
    传统的养老保障体系成熟。养老制度和保障体系发展的成熟,形成旅居养老的根本保障。
    例如,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就颁布了第一部涉及到基本养老保障的法律《社会保障法》,以及1974年《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1978年的“401K计划”等相关成熟的制度和法规。美国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金、雇主主导的企业退休金以及个人主导的退休储蓄账户养老保障体系。
    不仅仅是美国,瑞士、日本等国家也同样如此,从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分不同层次,对养老的相关保障很好。这让老龄人能够承担旅居养老的额外花销,享受旅居养老的升级服务。
    专业护理、技能培训、服务整合等专业分工明确。旅居养老涉及旅行、居住、医疗、护理、培训、餐饮、娱乐、购物、社保制度、社会认同等各个方面,需要有一个强大的资源整合者,将众多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联合起来,共同筑成旅居养老网络。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起步较早,这也是他们旅居养老行业较好的重要原因。例如,日本是亚洲养老体系最为发达的国家,相关人员的分工非常精细,也特别专业,使得旅居养老整合商能够很好地调动各方资源。晨报记者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