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4月13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6]
岚县第十二届面塑文化艺术节举办

小小面塑铺就百姓脱贫致富路

  4月4日,农历二月十九,吕梁市岚县岚城镇。
    一大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不断涌入只有200多米长的岚城北街,参加岚县第十二届面塑文化艺术节,这个平日十分静谧的村落变得热闹非凡。“早些年,村里人都盘算着往外搬。自打有了面塑文化艺术节,到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多,我觉得日子更有了奔头。”面塑艺人、今年73岁的当地居民王润海所说的这些变化,源于面塑这一文化扶贫工程的推动。
  面塑文化引来八方游客
    当日,天刚蒙蒙亮,古老的岚城就在阵阵爆竹声中沸腾起来。村民们将精心制作的面塑作品摆上街头,其场面宏大壮观,宛如一条“面塑长河”。慕名而来的游客挤满了整条岚城北街,形成了人山人海的世界。
    五谷丰登、孔雀开屏、老鼠偷油、喜结良缘……一个个造型各异、惟妙惟肖的面塑作品,让前来观赏的游客惊叹不已:“看,这个‘五谷丰登’,无论‘粮仓’还是‘果实’,都那么形象、逼真,真不敢相信是用面捏出来的。”“这个‘孔雀开屏’形态真好!”来自太原的龚女士面对各种各样的面塑作品,有些目不暇接。
    面塑的技艺是传统的,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塑艺术也增加了创新的题材和现代生命力。游客在“面塑长河”中看到,除了“灵犬献瑞”等以狗为主题的面塑作品之外,还有“一带一路”“诚信岚县”凸显时代主题的面塑作品。而“珍爱信用记录”“打击非法集资”“保护自己远离洗钱”为主题的面塑作品,更是对人们有着非同寻常的警示作用。
    一件件面塑作品,引得不少游客拿起手中的手机或相机不停地拍照,将美好的作品永久定格。
    吕梁市离石区居民刘云兵,已连续3年参加岚县面塑文化艺术节。在他看来,每年的活动都有变化,而岚县第十二届面塑文化艺术节是一次集艺术性、观赏性、主题性、教育性为一体的面塑艺术竞技盛会。
  传统面塑变身致富产业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岚县面塑,如今已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民俗供品。在经济发展及观念转变之中,面塑俨然成了百姓脱贫致富的新抓手。在艺术节上,王润海、袁建华等面塑艺人的作品,被游客竞相购买。
    来自湖北武汉的刘女士说:“我来这儿本来只是想看看,但看了后觉得很震撼,就花五六十块钱买了件面塑小挂件。”除了小型及微型面塑作品备受游客青睐之外,一些大型面塑作品也成“畅销品”。
    面塑让岚县不少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村民通过传承、发展面塑技艺,家庭收入大幅增加;一些村民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王润海,就是因擅长制作面塑而使家庭增加收入的。
    20多年前,他继承父母的衣钵,开始从事素面塑制作。他做的素面塑,主要供祭祀所用。“以前,我只是去丧主家做面塑,收入微薄。家里的收入,主要靠种地,日子过得很紧巴。”
    如今,他靠面塑作品,每年至少能收入一两万元,生活日渐富裕起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岚县面塑”主要传承人之一、年已五旬的袁建华,十几岁时迷恋上面塑制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她做的面塑,不只柳林、娄烦等周边有市场,内蒙古、甘肃、广东等地也有客户。袁建华说,她一年靠做面塑就能收入40多万元。
  面塑文化助力经济腾飞
    面塑,这个传统的家庭手艺改变的不仅仅是王润海、袁建华等人。近几年,岚县岚城镇的其他居民依靠传统技艺,将面塑文化发展成产业,进而摆脱贫困,逐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一年一度的岚县面塑文化艺术节,就是“文化+旅游”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最好的注解。4月8日下午,岚城镇镇长闫冬提供的一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岚县第十二届面塑文化艺术节期间,游客达到3万余人次,宾馆接待游客2500余人次,农家乐接待游客1000余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0万元,农特产品销售2万元,手工艺品销售收入3万元,电商销售收入2.5万元,面塑作品当场销售200件、总金额达32000元。
    闫冬表示,2006年岚城镇年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如今年人均收入已达3400元。由此可见,通过推动面塑文化活动,不仅活跃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也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成为脱贫致富的亮点。
    为了让岚县面塑技艺有更好的发展,岚县文化局每年还邀请国内知名面塑艺人分期对岚县的面塑艺人进行培训。近年来,岚县12个乡镇贫困家庭的妇女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了面塑制作技艺,为家人分担不少经济压力。
    岚县县长乔云认为,岚县面塑文化艺术节不单纯是面塑展销,而是以此为依托,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县域经济,岚县面塑的文化艺术魅力和产业经济价值正在逐步显现。 晨报记者梁耀华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