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4月12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2]
蒲县卫生局原局长陈有才

老骥伏枥办诊所妙手仁心解民忧

  在临汾蒲县,有一个小小的诊所,叫“有才诊所”。诊所不大,却赫赫有名。人们有个大小毛病,都愿来这个诊所瞧。说起这个诊所的当家人,更是美名远播,他就是临汾市蒲县原卫生局局长、退休干部陈有才。如今,陈有才已是95岁高龄,但仍然用妙手仁心为大家看病解忧。
  老骥伏枥开办诊所解民忧
  “小病扛,大病养,好不了躺在炕上见阎王。”这曾是解放前山区群众看病难的真实写照。从那时起,陈有才就立志当一名医生。于是,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陈有才开始拜师学艺,凭借对医术的爱好和不屈不挠的韧劲,掌握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1948年,陈有才开始在农村行医,后来逐渐成长为蒲县卫生局局长。
    1990年,陈有才退休后,每天总有人来家里找他看病。时间长了,陈有才就萌生了开诊所的想法。
    1992年,“有才诊所”开业。大家慕名而来,开业第一天就排了几十个病人。一天下来,累得几乎虚脱的陈有才却异常满足。患者的信任,让他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方向。“有才诊所”开业以来,一直坚持早八晚九的工作时间,20多年来从未更改,前来就诊的人络绎不绝。据统计,一年就诊的患者达到了上万人次。
    目睹过老百姓缺医少药看病难的陈有才深知,群众看病不仅仅要见效果,更希望能少花钱。为此,陈有才总是用一些偏方,让病人少花钱。对于特别困难户,陈有才甚至给予免费诊疗。
    退休工人付锁儿的母亲是个独居老人。2002年,老人肺心病复发后,陈有才不但每天按时诊疗,而且免去了医药费用。老人感动得逢人就夸:“有才真是个少有的活菩萨。”
    上山下乡组建医疗队搞义诊
    陈有才生在农村,长在乡下,深知农民求医看病的难处。退休后,他多次组织老医生下乡义诊。他说:“身为医生,不能在县城等病人,而要下乡找病人。”
    1997年,74岁的陈有才带领7名老医生组成义诊医疗队,先后深入全县三分之一的穷乡僻壤,为群众义诊。其间,他们翻山越岭,每天徒步几十里路都是家常便饭。
    每到一村,这支特殊的医疗队都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每天有上百人前来问诊。为此,陈有才等人只能加班加点满足群众需求,有时一天只顾得上吃一顿饭。其中,有一个村,他们接待病人达600多人,免费看病200多人,免费金额达到上万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陈有才心里清楚,一次义诊不是长久之计。因此,每次义诊除了看病,医疗队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为乡镇医院培训医务人员。“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提高了,才是对农民最大的福利。”陈有才说。
  壮心不已“干到老学到老”
    走进“有才诊所”,你会误以为进入了“老人疗养院”。门诊上看病的,会客室咨询的,喝茶的,闲聊的,很是热闹,让人心生温暖。
    陈有才说,近几年老病号越来越多,而且很多人都行动不便。陈有才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不能上门看病的,他就派护士上门输液,甚至亲自登门诊治。有一次,老人毋兰姣突发急性脑梗塞,儿女们跑到诊所求救,陈有才二话不说立即出诊。经过抢救,老人脱离了危险。事后,老人异常感激,逢人就说:“陈医生年龄比咱都大,可是深更半夜,随叫随到,有时候真是不忍心啊。”
    然而,陈有才却从来不服老。医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需要永无止境的学习,所以“干到老学到老”就成了陈有才的座右铭。
    陈有才刻苦钻研,常常挤出时间学习有关脑血管的理论知识和病例分析。2001年,他还赴北京中医药大学参加了高级进修班。
    除了精研理论外,陈有才还在临床上研制和创新了活血汤(丸),为不少患者解除了疾病痛苦和挽救了生命。
    2003年,陈有才撰写了有独到见解的中医治疗心血管病的论文,并编入《中国健康产业资训大典》。
    陈有才就是以这种以民为本、以学求治、不断进取的精神,为患者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福音。
  个人小传
    陈有才
    1923年2月出生,195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临汾市蒲县卫生局局长。
    先后出版《杏林春秋》《中医临床辑要》《实用中医学选集》三部著作;发明了活血丸、骨膝风、增生液等三个国家专利,补元益寿丸正在申报中。退休20多年来,先后被全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中国健康教育会、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等奖励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