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4月02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1]

抬水

  这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上小学四年级,全村都缺饮用水,学校也不例外。学校有个教师灶,做饭的师傅是本村人。
    在灶上用餐的老师不多,算起来就三四位,给老师们做饭虽然工资不高,但村里有工分,不论刮风下雨,天热天冷都记满分,要比每天按出工挣工分的男劳力轻松多了。
    灶上的水是做饭师傅负责的,清早起来在村里的水井里舀上一担水,赶到学校做饭。有时中午或晚饭前也挑水,灶上的水缸里虽然挑不满,平时节省着也够用了。老师们打水是规定好的,每个办公室每天供水一暖瓶,凉水一水壶。
    有一天,做饭的师傅病了,没有上班,灶上的水没人挑。于是,校长下令四年级男生到南沟里抬水,以供灶上使用。
    我们班有 20多个男生,老师让我们两人一组搭好伴,一个拿水桶,一个拿扁担,大家整队出发,由两个男老师带队。南沟在村子的东南方向,出学校大门一直向南出了村,再顺着东南方向走大约一公里,然后下沟。下沟的路虽是大路,但十分陡峭,且是红土坡,坡上铺满了小石子,行走时需要十分小心。
    下沟的坡足有五百米,我们在老师的看护下小心翼翼地下了沟,来到清澈透亮的池溏边,顾不上欣赏周围的景色,老师就开始为我们打水。
    怕我们抬不动,每个水桶只打一多半。回去时,两个老师一个在前带路,一个在后押阵,我们排成一个长队形,顺着墙根的山路往回走。
    十五公斤重的水桶抬起来,起初不感到沉,走了一段上坡路后肩上渐渐觉得疼痛起来,腰也酸,腿也痛。
    从路边紧挨的一块块玉米地里穿过,感到异常的闷热难熬,我们咬紧牙关,硬挺着。
    走到半路,老师让我们放下水桶休息一会,我实在口渴得要命,就把头伸进水桶里喝了几口水。
    有些调皮的同学,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将水往地上倒些,以减轻负担。
    路上走走歇歇,总算把水抬回了学校,我们瘫坐在地上,一个个满头大汗,气喘如牛,但谁也没有半句怨言。
    二十多个人,十多个水桶,连一个水缸都没有装满,而我们大家大部分身上、脚下都被水洒湿了,许多同学的鞋上都沾满了泥巴,好似从泥泞的田地里走出来一样。
    当天语文老师叫我们以抬水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了些什么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不过,从那天起,我就养成了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因为,抬一次水实在太辛苦了!
    作者:刘奇康著有散文集《杏儿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