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1月18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4]
“2017中国十大医学进展”揭晓

对抗疑难杂症科学界有重大突破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科技让健康触手可及。日前,“2017中国十大医学进展”揭晓。2018年,我们又会迎来哪些颠覆性的医疗创新呢?每年在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举办的医疗创新峰会是业内风向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们公布的2018年十大医疗创新趋势吧。
  A
  2017中国医学进展
    发现病毒免疫逃逸与复制新途径、人血细胞分子图谱研究联盟成立、肺癌分子靶向精准治疗模式建立与推广、红斑狼疮诊治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等10项进展获评2017年十大医学进展。
    ●生物人工肝有望实现产业化
    生物人工肝是一种体外肝功能支持系统,可以短时间代替肝脏功能,促进肝衰竭患者自体肝功能的恢复。2011年,惠利健团队在现有生物人工肝研发的基础上,采用人源性肝样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生物人工肝。由于该技术利用的是来自于病人自身的细胞,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也更易被患者接受。到目前为止,已有5例患者接受该治疗后明显好转。
    国内首条人源性生物人工肝临床研发生产线已在上海嘉定区建成,产品预计3-5年内投放市场。
    ●肺癌分子靶向精准治疗模式推广
    围绕肺癌靶向治疗,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吴一龙教授和其团队在收集8000多例肺癌标本,并发明了多基因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肺癌的驱动基因谱,为肺癌的精准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项目打破了传统上对患者不加选择的“同治”模式,创新性建立了EGFR等基因突变型肺癌分子靶向精准治疗的新模式,显著延长了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达39个月,大幅减少靶向药物的滥用。截至目前,已成功帮助超过百名晚期肺癌患者,为他们争取了5年甚至10年以上的生存期。
    ●红斑狼疮诊治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红斑狼疮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千变万化,易误诊、漏诊。陆前进团队系统地提出了红斑狼疮遗传发病机制新学说,揭示了红斑狼疮遗传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与分子;创新性地建立了高特异性及高敏感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DNA甲基化诊断技术,首次将红斑狼疮诊断提高到基因水平,该检测方法同时具有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分别达95%和90%以上),实现了该病的精准诊断。
  B
  2018十大医疗科技创新趋势
    1.“人造胰腺”控制血糖。将连续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泵紧密相接,无需患者计算胰岛素用量,方便Ⅰ型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
    2.神经调节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一些公司开发了类似于起搏器的植入设备,通过远程遥控或可穿戴芯片控制其植入的呼吸传感器和刺激导线,睡眠时刺激相关神经开放气道肌肉,让吸气和舌头活动同步。
    3.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有望终结。2018年,FDA将会通过一项针对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新型基因疗法。
    4.低密度胆固醇史无前例地降低。研究显示,他汀+PCSK9 抑制剂可使低密度胆固醇水平降至更低,患者心梗或卒中风险会降低20%。
    5.远程医疗蓬勃发展。很多医院已经为2018年远程医疗的普及做了很多工作,各种穿戴式远程监测设备也在助力远程医疗。
    6.疫苗平台全方位升级。比如,有公司正完善冷冻干燥疫苗,还有公司应用烟草植物、昆虫和纳米颗粒以更快开发流感疫苗。除了皮下注射,口服、黏膜输送、疫苗芯片等给药方式均在研发中。2018年,流感疫苗贴片将问世。
    7.多种靶向疗法治疗乳腺癌。
  乳腺癌有多种类型,针对BRCA1和BRCA2特异突变的PARP抑制剂,和全新的针对ER-阳性/HER2-阴性的CDK4/6抑制剂,都在临床试验中表现不俗。此外,新型HER-2靶向药物对部分HER-2阳性患者也显示有益。
    8.强化术后恢复,缩短住院。强化的术后康复方案包括术前进食、用其他药物替代阿片类药物和鼓励下床走动等。患者还接受术后营养治疗。
    9.住院患者集中监测。非现场工作人员使用先进设备,如感应器和高清摄像头来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仪等,同时将数据汇总并过滤掉,只在必要时给在岗医护发出警报,启动适时现场干预。
    10.头皮冷却术减少化疗脱发。
  研究发现,化疗前、中、后期降低头皮温度几度,可有效保留头发。目前在已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早期患者中较为见效。而头皮冷却系统已于2017年5月经FDA批准。
  摘编自《中国科学报》《中国循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