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12月02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

我省全力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

各地生活必需品商业库存不少于7天

  本报讯(记者 梁耀华)民以食为天。粮油肉蛋菜果奶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事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近日,我省出台《山西省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保障工作指南(第一版)》(以下简称《指南》),旨在守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省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
  《指南》所提的“居民生活必需品”,涵盖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粮(米、面)、油、肉、蛋、菜等粮油和重要副食品。对于品种,各地可根据居民生活习惯、地理气候特点等增减。
  “米袋子”“菜篮子”,装着沉甸甸的民生。为了做好保供这块“压舱石”,就得梳理保供供需能力。《指南》提到,按照“11145”科学计算每人每天生活必需品通用消费量。“11145”即每人每天不低于“1斤蔬菜、1两油、1个鸡蛋、4两肉、5两米(面)”。
  至于其他品种,当地应按照本地区实际情况测算,摸清日常生活需求底数。生活必需品商业库存原则上不少于7天,其中蔬菜库存根据季节设置,应尽量充足。
  为真正让老百姓“米袋子”“菜篮子”拎得稳,《指南》要求,视人口规模情况,按需增加政府储备,适当调增生产企业储备与商贸企业库存。同时,在商业网点分布广、服务居民生活水平高的大中型商超,生鲜电商平台及仓储网络健全的物流企业中,筛选出一批重点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企业,形成应急保供企业库。
  货源是保供的动力源。《指南》明确,围绕生活必需品主产地和主销地,创新建立市县两级商品联保联供合作机制;加大跨区域采购力度,全力稳定市场供应。并且,在稳定原有供应链条基础上,争取传统上游商家支持配合,积极开辟新的货源采购地。
  想要守好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保障运输这条“生命线”至关重要。《指南》提出,按照生活必需品纳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范围的要求,建立“运输车辆白名单”“司乘人员白名单”制度,优先核发生活必需品运输车辆通行证。全域封闭的地区,按照“一车一证一线路”方式管理,保证有效期内车辆可多次往返。“无接触”交货,既可保障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也可扎牢疫情外溢的篱笆。为此,《指南》要求,严格落实“无接触”交货,提高大型批发市场无接触装卸服务能力。大型连锁超市、物流运输等企业要提前选定备用分拣场所。必要时,在疫情地区外围合适地点设立中转站,在中转站完成无接触、少接触生活物资交接。
  守护“米袋子”“菜篮子”的同时,如何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线?《指南》强调,封控区、管控区要组织社区设置自提点、无接触配送点等便民设施,允许快递、外卖等在小区周边设立临时站点,采取居民自提、社区配送等方式,保证终端畅通。另外,通过标准化蔬菜生鲜包等方式,推广线上购买模式,支持配送企业推广使用无人车、无人机等新型投递设备,保障终端配送服务质量和效率。
  为了做好“最后一百米”配送,《指南》要求,必要时安排全市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等就地下沉一线,补足小区、楼栋内物业、志愿者等内部配送力量。对于高龄、空巢、独居等特殊老人,以及病、残、妇、婴等困难群众,要采取电话或上门方式,帮助预订、采购和提取生活物资。尤为关键的是,重点解决药品、个性化商品需求服务保障,确保重点人群生活必需品保障到位。
  据悉,《指南》适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居民、货物流动实行管控区域的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保障工作。其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情况可参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