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09月23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运城市盐湖区被列为婚俗改革实验区

遏制婚俗不正之风,婚俗改革改的是什么?

  9月22日,民政部公布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等17个单位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引发民众关注。这不是民政部第一次公布实验区名单,今年4月,河北河间市等15个单位被确认为第一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5个多月来,相关实验区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积极倡导文明新风。
彩礼“减负”,幸福加分
  “我看中的是人,不是钱。很多人认为彩礼要得越多,越显示男方对女方的尊重。我不这么想。”回想起自己“零彩礼”出嫁的决定,家住河北河间市的石静这样说。
  近几年来,各地高价彩礼的消息屡见不鲜。河间的一些乡村,女方要彩礼流行“万紫千红一片绿”——1万张5元钞票,加1000张百元钞票,再加若干张50元钞票。
  高价彩礼、婚礼大操大办给许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由此引发的浪费、攀比等问题,更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
  为此,河间市通过邀请道德模范等当地有影响力人士为“零彩礼”“低彩礼”新人颁发结婚证等方式,倡导庄重简约的新式婚礼风尚。如今,当地为办婚礼“死要面子活受罪”“硬撑门面筑债台”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湖南澧县倡导节俭办婚宴,控制喜宴菜品数量、份量,鼓励餐后打包,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并确立单方举办婚宴不超过20桌、男女双方合办不超过30桌的标准。
  江苏南京建邺区在举办公益单身交友活动的同时,宣传文明婚俗新风,邀请参加活动的年轻人在杜绝天价彩礼、豪华婚宴等倡议书上签名。
  河南宁陵县从党员干部、教师、军人入手,倡导彩礼不超过3万元,随份子不高于100元。“大部分实验区将婚俗改革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明确婚嫁事宜操办流程,制定限高标准,有效减轻了群众的婚嫁负担。”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说。
婚事新办,移风易俗
  江苏东台市是“董永七仙女爱情传说”的发源地。在东台西溪旅游文化景区董永七仙女文化园内,坐落着东台市婚姻登记处。年轻人在此登记领证后,常常换上汉服游览,体验“天仙配”时空下的婚俗文化。
  如何让老传统焕发新生机,是各地推动婚俗改革工作的重点问题。
  辽宁沈阳皇姑区立足多民族交融聚居实际,免费向公众展示婚俗文化史料等,传承民族婚俗礼仪文化。
  重庆大足区围绕大足石刻“慈、善、孝、义、廉”优秀传统文化与“敬爱、和睦、孝善”婚姻家庭文化,打造“博物馆、婚俗文化展览馆、婚恋主题一条街”婚姻家庭文化阵地。
  四川成都武侯区注册“天府有囍”品牌,通过建立婚俗文化墙、设置爱情主题打卡点等,挖掘婚俗文化底蕴。
  此外,针对当代年轻人新需求、新想法,各地积极创新,促进婚俗礼仪与时俱进。
  广东广州发布婚庆旅游产业十大“甜蜜榜单”、十佳婚庆旅游线路,探索“婚庆+旅游”的发展新模式。
  内蒙古包头青山区将结婚登记现场搬到城中草原,为新人营造别开生面的登记氛围。“婚俗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王金华表示,新时代的婚俗文化既要传承发展传统婚俗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也应根据社会发展、文明进步情况进行创新。
婚姻辅导,涵养家风
  不久前,在陕西宝鸡金台区大槐树村一户村民家,一堂由当地婚姻登记处心理咨询师带来的婚姻家庭课吸引了不少前来“取经”的村民。在婚姻家庭辅导等措施影响下,人们不再攀比谁家婚宴办得大,而是比哪家婚姻更和睦,对各自在婚姻家庭中的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邀请社会专业力量加入是提高辅导质量的重要途径。
  内蒙古乌兰察布集宁区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社会工作师和社工,为群众提供专业服务与辅导。
  河南开封禹王台区联合律师等专业人士,帮助当地群众做好婚后心理调适,掌握家人相处技巧。
  不少地区还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
  在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民政部门通过开发手机软件,对新人实行婚前考试,帮助新人在答题中加快角色转变。在吉林永吉县,民政部门与社会组织合作,将家庭美德教育、化解夫妻矛盾等系列讲座制成音频课程,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
  如今,婚姻家庭辅导已日益普及。据了解,婚姻家庭辅导室在全国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覆盖率已达70.2%。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覆盖率将达到80%。“做好婚俗改革,让结婚大事回归爱的本质,是一项系统工程。下一步,民政部将继续通过‘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指导各地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为全社会婚姻家庭和谐幸福保驾护航。”王金华说。
新华社记者高蕾

■新闻延伸
婚俗改革改的是什么?
遏制婚俗不正之风,婚俗改革改的是什么?
“万紫千红一片绿”:天价彩礼,不是爱情
  彩礼,古时候又称定亲财礼、聘礼、聘财等,来源于西周而后为历朝所沿袭的“婚姻六礼”,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而现在在某些地域、某些家庭,彩礼被赋予了太多的物质含义,甚至成为沉重的负担,失去了本意。“三斤二两”“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关于彩礼有很多俗语,“三斤二两”是指百元大钞的重量,按照一百块钱1.16克来算的话,三斤二两那就是15万块钱;“一动不动”,一动指的是车子,不动指的是房子,如今结婚有车有房似乎已经成了标配;“万紫千红一片绿”就是一万张5块钱、一千张百元大钞,加起来也有十五万之多。这一项项彩礼要求让人听着直打寒战,过去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现在是“有钱人终成眷属”?
  中国农村的婚嫁彩礼一路攀升,尤其是一些贫困山区从最初的几万元飙涨至目前十几、甚至二十几万元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个别农民把嫁女作为改变贫困生活的手段,使一大批年轻人因彩礼问题而“婚不起”,前段时间触犯众怒的“彩礼贷”可谓精准抓住了“用户痛点”。
  作为中国民间已经流传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彩礼的存在也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它不仅是表明男方诚意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意味着男女双方家庭达成了婚姻契约关系,对男女双方忠于爱情都是一种“约束”。但从情理上讲,彩礼的多少还应该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男方的经济实力相匹配,那种丝毫不考虑情感因素和实际情况的天价彩礼,既是对传统习俗的变态式理解,也是对现实婚姻的不尊重。遏制天价彩礼迫在眉睫,对天价彩礼坚决说“不”!
“绑新郎搂伴娘”:不是热闹,是胡闹
  婚闹本是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图的是一个喜庆,烘托婚礼的气氛,比如人们常说起的闹洞房就是婚闹的形式之一,“闹一闹才喜庆”“结婚不闹不热闹”等闹婚习俗根深蒂固。然而,这种行为早已超出传统风俗和开玩笑的底线,出格的庆祝方式,让本该温馨的婚礼演变成低俗的恶作剧,有的甚至伤风败俗,影响社会风气,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比如,新郎被关铁笼浇绿漆,新娘被喷一头一脸的面粉,新郎父亲被打造成“烧火佬”造型,甚至还有伴娘被趁机猥亵。更有新闻报道,在郑州街头,一名新郎官被人用吊车吊至空中“喷烟雾”“打屁屁”,场面很尴尬。
  结婚是一生的大事、喜事,按照当地的习俗适当地热闹一下,适当地“为难”一下新人,可增加婚礼的喜庆气氛,也无可厚非。但是,偏离文明轨道的婚闹披着习俗的外衣、打着祝福的幌子,其本质就是“恶俗”。婚闹民俗要遵循基本社会公德,不能偏离文明轨道。破坏公序良俗、超越法律红线的婚闹习俗就是极端恶俗,绝不能当作传统民俗看待,应该被列入“改革”的范畴,加强规范和整治。
“讲排场比阔气”:别让婚宴变“剩宴”
  婚宴,作为一种典型的家庭消费,除了见证美满、传递祝福外,也是一种“人脉宴”。尤其在社交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跟风搞“大场面”的现象更为突出。一场婚宴结束,留下满桌剩菜剩饭,很多人对这样的婚宴浪费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各类喜宴上的餐饮浪费令人咋舌,剩菜剩饭一般会占到菜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让喜宴变成了“剩宴”。
  空盘就是“亏面子”“硬菜”好看不中吃、喜宴标准年年高、吃不完也不愿兜着走……讲排场、爱面子以及守旧俗是造成浪费严重的主要原因。殊不知,这种讲排场、铺张浪费的做法,加重了婚礼举办者的负担,与当前全社会倡导的节俭之风格格不入。
  婚礼不应该是互相炫富,更多应该体现对前来祝贺嘉宾的一种感谢;打造“剩宴”并不能代表自己有多体面,追求健康餐饮理念、理性生活方式才是最大的诚意。主人想着热情招待客人,在分量满满的菜品上体现诚意,但是,不浪费的婚礼更体面。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因虚荣心和旧风俗成为餐饮浪费重灾区的喜宴应该踩下“急刹车”。
  婚姻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一项任务,婚俗改革改的就是那些“不正婚俗”,使婚俗更文明,使婚姻更纯粹。综合新华网、中国文明网、光明网、《经济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