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02月03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立春后还要冷40天

最该“暖”的部位要记牢

  在心底埋下“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
  立春习俗
    今日立春。
    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个带有转折意义的节气,也预示着新一年的开始。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立春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时间,都被称为春天。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春节(到民国后被易名)。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民间与立春相关的风俗活动:
  迎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迎神时多举行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
  游春
    与礼法的祭祀相比,地方民间更多了热闹庆贺的气息。这一天的活动称为迎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鞭春牛
    浙江地区迎春牛有其特点。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咬春
    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拼成薄饼,烙熟之后可揭成两张,用来卷菜吃。
    民俗专家表示,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风俗。
    农谚云:“打了春,别欢喜,还有四十天冷天气。”春天的脚步虽然近了,但顽强的冷空气依然“冻手冻脚”,一不留神就会让疾病钻了空子。权威专家提醒您,身体有几个最该保暖的部位,护好它们,全身都暖了。
  立春后还要冷40天最该“暖”的部位要记牢
  1个部位要护好
    男性暖背
    男性以阳气用事,阳气在体表发挥防护作用。而背为一身之阳,循行于后背的足太阳膀胱经就像铠甲一样保护着内在脏腑。如果忽略背部保暖,寒邪乘虚而入,铠甲就会崩塌。寒冷可通过背部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引起腰酸背痛,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导致各种不适。肺心病、哮喘等也常与背部着凉有关。
  3
  招让后背暖起来
    穿背心
    除了穿一般的外套外,最好再穿一件紧身的棉背心或皮背心,不让背部受风。
    避风晒背
    天气晴好无风时,可一边运动一边晒太阳,最好在10点之前,阳光不太烈时晒背,不要太长,以1小时左右为宜。
    在晒太阳时,还可以摘掉帽子,让阳光从头顶的百会穴进入人体,效果更好。
    按摩捶背
    中医认为,捶背可以行气活血、舒筋通络。背部脊柱两旁共有53个穴位,这些穴位是联络脏腑的通路,捶打可以刺激调节脏腑功能。
    捶背有拍法和击法两种,站着、坐着都可以,可以自己捶打,也可由他人捶打,前者用虚掌拍打,后者用虚拳叩击。
    捶背时沿脊柱两侧进行,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轻拍轻叩,要动作协调、节奏均匀,宜轻不宜重。
    捶背的速度以每分钟60—80下为宜,每日1—2次,每次捶背时间以20分钟为限。
    女性暖脚
    女性保暖则要重点做好阴经的防护。足三阴经都是起于足下,循行到腹部,所以女性一定要做好下肢的保暖,以防足三阴经受寒,寒邪顺着经脉传到腹部,进一步损伤子宫和其他脏器,引起一系列疾病。
  6
  件事告别手脚冰凉
    揉搓手脚
    经常揉搓手脚心,按摩涌泉穴,能改善末端血管的微循环状况。涌泉穴位于脚心部,用手掌快速揉搓,直到有热感为佳。
    上下班快步走
    久坐办公的上班族,平日锻炼太少,可选择一些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运动,如瑜伽、登山等。
    锻炼时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即可。锻炼时间以每周3—5次,每次半小时为宜。上下班快走,简单地爬楼梯、原地跳跃等都有助于强化体温调节能力。
    不熬夜
    熬夜的人大都会有类似的感受:一到凌晨三四点钟,就会手脚冰凉、浑身发冷、脑子不听使唤,这其实就是熬夜内耗气血,寒邪乘虚入侵人体,导致经络阻塞的表现。建议早卧晚起,如果时间允许,躺到阳光照耀时再起床最好,可以躲避寒邪,避免阳气受到扰动。
    坚持泡澡泡脚
    泡澡时在水中加入生姜或肉桂精油,可促进血液循环。洗澡时,可用冷热水交替冲淋手脚,借由血管冷热间的缩放,达到畅通血管的目的。
    也可在睡前用热水泡脚,在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热水,让水漫过脚踝。浸泡30分钟左右。泡脚后要立刻用毛巾擦干,并赶快穿上保暖袜子。
    穿宽松衣物
    打底裤、打底袜会紧紧“捆”在腿上,导致血液流通不畅,使肢体和皮肤表面的血液循环减慢,人只会更冷,严重时反而更容易冻伤。
    睡觉时护好脚
    肾经起始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建议穿温暖的棉袜入睡,避免夜间足部受凉。
  4种疾病易冻出
    感冒:冷空气刺激导致气道免疫力下降,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
    胃病: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
    心脏疾病: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脑梗: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高湿度,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使得血压骤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
  立春养生有“6要”
    在春趣浓郁的立春时节,人体也要适应气候变化,做到养生“6要”。
  衣要上厚下薄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初春天气变化大,乍暖还寒,体表的皮肤毛孔开始打开,御寒能力减弱,所以不提倡马上脱去棉衣。年轻人即使觉得热,穿衣也要上厚下薄。
  觉要早睡早起
    春天人体气血需舒展畅达,提倡早睡早起,规律起居。即便晚睡,也要在晚上11时之前上床。早晨到户外散散步,放松身心,摆脱倦怠思睡的心理,主动调心摄神与自然顺应,以达到神采奕奕、精力充沛的状态。
  食要少酸多辛
    饮食应适当增加辛甘温性的食物。辛甘食物可帮助发散阳气,温食利于维护阳气,如山药、春笋、韭菜等,都可以吃些;同时应当减少酸味收涩食物的摄入,如海鱼、虾、螃蟹等,防止阳气升发不足,郁结在内,而生病变。
  动要适当舒展
    多做舒展运动,最简单的就是伸懒腰。伸懒腰也是有技巧的:要使身体尽量舒展,配合有节律的呼吸运动。伸展时,全身肌肉用力收缩,尽量吸气;放松时,全身肌肉松弛下来,尽量呼气。
  志要常达戒怒
    立春时节,情绪上要戒躁戒怒,忌心气抑郁不舒展,宜保持心境平和、畅达乐观,使阳气由胸中主动得以宣达。
  脚要常泡祛寒
    立春后,晚上泡泡脚可以祛除一个冬天积在体内的寒气,从而助养人体升发的阳气。
    每天泡30分钟左右,身体感觉温暖即可,不能图一之快大汗淋漓,导致伤津耗气。
  5款糖水送甜蜜
    在美好春日下午,拿出小锅,挑选自己喜爱的食材,小火慢炖一锅甜汤。用亲手熬制的甜汤来搭配春天最好不过了,你说呢?
    红枣桂圆红糖汤:
    红枣6个,桂圆7个,枸杞2克,洗净。锅中放入清水再放入红枣桂圆,盖上盖子开火煮沸。打开盖子放入两片姜片,放入枸杞,倒入45克红糖改小火煮几分钟。
    南瓜枸杞甜汤:
    南瓜200克去皮洗净,切成方块。枸杞50克用清水浸泡5分钟,去掉杂质,沥干备用。煮锅置火上,放入南瓜块,20克冰糖,倒入适量清水。南瓜煮熟前5—10分钟,放入枸杞。食材煮熟后,关火即可。
    古法砂糖鸡蛋姜汤:
    烧开一小锅水,放入生姜(洗净切片或切小块)和红枣,沸腾后转小火煮5—10分钟,将姜味熬煮出来。打入一颗鸡蛋,小火煮2—3分钟。也可打成蛋花倒入。
    桃胶莲子玫瑰羹:
    桃胶15粒、莲子50克,用水泡发(桃胶泡6—12小时,莲子泡一个小时)。泡好的桃胶和莲子连同十几朵干玫瑰一起放入锅中,加足量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30分钟以上,然后根据口味加冰糖煮化即可。
    烤麻薯红豆汤:
    250克糯米粉加水搅拌成颗粒状,倒入蒸锅大火蒸20分钟,再倒入面包机按和面程序搅打一次。取出放入模具,晾凉后盖上保鲜膜放置一晚。取出切块,用不粘锅两面抹油煎到金黄即可。红豆泡一晚之后加白砂糖煮成红豆汤,盛一碗红豆汤盖两块烤麻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