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01月29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山安立德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

全省首个!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日前,山西综改示范区山安立德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年产100万立方米再生混凝土生产线主机设备单机试车成功。
    该项目每年可处理建筑垃圾200万吨。这是全省首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弥补了我省建筑垃圾处理的短板,也标志着建筑垃圾处理迈入了循环再生利用的新阶段。
  
  建筑废弃物再利用,助力绿色产业发展
    1月26日,山安立德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现场,高耸的机器已经安装完毕,施工人员正在紧张地做外墙保温和地面平整。“1月15日主机设备单机试车,混凝土生产线电气控制操作室、提升料斗、粉料螺旋机、搅拌机、高效除尘系统等主要设备均已安装调试完成。目前正在进行设备的联动、工艺的联通,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将于1月31日正式投产。”项目总经理贾立军介绍。
    该项目一期占地80亩,采用“固定终端+临时设施+小型模块”处置模式,投产后年消纳建筑垃圾200万吨,年产50万吨生态水稳拌合料、100万立方米再生混凝土、100万平方米再生高品质透水砖,并配套建设省级实验室、研发中心及辅助生产配套设施。项目以打造再生资源与低碳项目国家示范工程、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示范项目为目标,致力于构建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厂区以生产区为中心,结合环境绿化、厂区美化和人文景观,体现绿色、环保、新型建材的设计理念。整条生产线设备全部采用国际先进的再生材料处理设备及除尘降噪系统,粉尘排放量可达到食品级别。”贾立军介绍,该项目可根据不同建筑垃圾的不同特点,通过处置工艺、运营模式的创新,对建筑固废原料条件和产品不同要求进行合理组合,实现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投产后将助力我省绿色产业发展和“五大中心”项目建设。
  18项专利,保障资源化过程环保达标率
    近年来,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产生总量约为35.5亿吨,占城市垃圾的比例约为40%。但资源化利用率不足5%,与发达国家平均80%左右的利用率有很大差距。因此合理处置、资源化利用是建筑垃圾处置的最终方向和目的。“近年来,随着太原城市建设的发展与城中村改造加速,一方面,建筑垃圾产生量大,而另一方面,又对建筑材料有迫切需求。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将建筑垃圾循环再生为建筑石料,就可以开启建筑固废垃圾‘变废为宝’的巨大市场。”贾立军介绍,正是基于以上思路,该项目为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提供了一套整体解决方案。
    资源再生利用,如何保证质量?贾立军表示,在技术方面,该项目采用获得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技术,在竞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在工艺方面,通过深度协同“三分”技术、“两化”工艺及配方技术,实现了进厂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资源化过程环保达标率、再生产品市场化率“三个百分之百”。“配套建设的省级实验室也为产品质量提供了保障。”他介绍,公司通过与高校院所开展深度合作,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我们已与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合作,建立起产、学、研、用一体化联动,拥有6个发明专利、12个实用型专利。此外,还参编了《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等三个地方标准。”他表示,项目全部达产后可解决200人的就业问题。
  建设者持续奋战,为转型综改贡献国企力量
    作为全省开发区2020年第二期、山西综改示范区2020年第四期“三个一批”中的开工项目,山安立德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启动以来,建设人员克服打桩时地下水位高、土壤液化严重、钢构跨度大以及冬季极寒天气的影响,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创新施工工艺,仅用四个月就进入投产阶段。“为确保按期投产,高峰期每天有200名建设者在现场连续奋战。”贾立军说。
    他表示,为确保“五大中心”建设材料供给,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就地过年”的倡议,春节期间也将继续生产。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为确保工人安心过年,除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支付节假日工资和给予防疫补助外,还采取了让工人免费就餐、帮助租房等一系列人性化措施,并得到了工人的积极响应。“工人们都表示理解和支持。”他说。
    贾立军表示,项目的高效推动也得益于山西综改示范区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尤其是山西综改示范区“投资项目承诺制”让企业省去了很多繁琐手续,“标准地”改革实现了土地等项目,加速推动了项目落地和开工。“作为一家国企,我们将全力以赴、主动作为,打造优质工程、绿色工程、示范工程,为山西综改示范区建设贡献国企力量。”贾立军说道。
  晨报记者 乔建彬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