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3月25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陪伴式啃老引热议:陪伴和索取边界在哪

本报调查发现,年轻人觉得把握度很难,老年人觉得不造成负担即可
  眼下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中,二儿子苏明成衍生出一个新名词——陪伴式啃老。苏明成买房、买车、找工作全靠母亲,结婚后依然打着陪伴的名义,月月要父母赞助,还辩解这些钱是他陪伴父母,父母自愿给的。记者在对太原市的6个家庭作调查时发现,陪伴式啃老的形式很常见,而对此形式的态度,老年群体和年轻群体,都不是“一边倒”、一味地批判。
  有限度就是孝顺
    3月19日,记者到达家住太原市小店区恒大绿洲61岁的孟东江家时,他正在陪2岁的外孙玩积木。看到孟东江搭了一座城堡,外孙高兴得又笑又拍手,孟东江也抑制不住地跟着拍起了手。
    聊起陪伴式啃老,孟东江说:“儿女的陪伴是否可以定义为啃老,得看有没有给父母造成经济压力。如果父母更需要陪伴,自愿付出,并且不会造成经济压力,那就算不上啃老。”
    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孟东江和爱人的劝说下,打消了去北上广闯荡的想法。随后,孟东江就在家附近给女儿买了房子。女儿工作后不久就成家了,婚后,因为工作忙,没时间做饭,小两口经常回孟东江家吃饭。女儿有了孩子后,孟东江夫妻俩就把外孙接到自己家里养育。开始,女儿总想给孟东江夫妻俩三千元生活费,但孟东江的爱人拒绝了。“在外人看来,我女儿是在啃老。可他们看不到,女儿和女婿非常孝顺,经常给我们买吃的、穿的、用的,而且经常陪着我们。我们觉得比儿女不在身边更幸福。”孟东江说。
    家住太原市杏花岭区富力城33岁的王聪也认为,陪伴很重要。“陪伴和啃老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本身就是相通的。”王聪说,大学还没毕业,他就得到了北京一家公司的赏识。那家公司的待遇、福利和发展空间都不错,他很心动。但经过半个多月的思考后,他还是放弃了。
    王聪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他出生时母亲就不小了,是母亲独自赚钱将他抚养长大。他小的时候,为了照顾他,母亲多次放弃外出培训的机会,但事后却不得不熬夜自学。见母亲如此辛劳,他便暗暗决定,长大了一定要陪在母亲身边,并尽全力给母亲更好的生活。
    如今,王聪已经成家有了孩子,也自己买了房子,但他依旧和母亲生活在一起,自己的房子却始终空着。母亲帮他们带孩子,家里的日常生活开销大部分是母亲负担。“每次,母亲想花钱给我们和孩子买贵重东西,我们都会拒绝。可也惹得母亲不快,她说这是她自愿的,我们不要就是不孝。”王聪说,有时他们带着孩子去丈母娘家住两天,母亲就像失去了生活重心一般,吃不好睡不好。所以,他觉得,只要啃老有限度,陪伴就是真正的孝顺。
    在孟东江和王聪看来,陪伴才是最大的孝顺。他们渴望陪伴,希望近距离了解对方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只能靠猜测。
  以陪伴的名义纵容自己当“巨婴”
    3月19日,见到62岁的冯齐凤时,她正和女儿在家附近的超市门口因为买不买红心火龙果争吵。记者劝说了一番后,女儿丢下冯齐凤和采购好的物品,自己离开了。冯齐凤告诉记者:“每次来逛超市,女儿不是要这就是要那,却从来不主动掏钱。今天,她想买红心火龙果,我觉得贵,没答应,出了门就和我闹起来了。”
    冯齐凤的女儿今年35岁,结婚12年,有两个孩子。自从结婚后,就没有赚过一分钱。冯齐凤和爱人一个月的退休工资共5000多元,除了要养活他们自己,还要养女儿和两个外孙。
    “每次,我和爱人建议女儿出去找工作。女儿总是以出去工作了谁照顾两个孩子和我们来搪塞。”冯齐凤说着叹了口气。女儿每天都要伸手向他们要钱,大外孙也总是向他们要零花钱。女儿结婚后的这12年里,冯齐凤老两口没攒下一分养老钱。在冯齐凤的心里,女儿和两个外孙虽然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快乐,但更多的是经济上的压力。
    当记者说出陪伴式啃老这个词后,冯齐凤的眼睛亮了:“用这个词形容我女儿,非常非常贴切。”不过,冯齐凤最担心的不是自己的养老钱,而是女儿的将来,“我宁愿她不在我们身边,也不要缺失了赚钱的能力。否则将来我们不在了,她要向谁伸手要钱呢?”
    28岁的李坚强认为,陪伴式啃老其实就是以陪伴的名义纵容自己当“巨婴”。李坚强的身边不乏这样的人,他们明明都已经上班了,还在向父母伸手要钱,“关键他们还以陪伴的名义自我安慰”,在他看来,“陪伴是儿女应尽的义务,啃老是儿女为自己找的借口。”
    李坚强5年前大学毕业,自那以后,他就没有伸手向父母要过一分钱,可即便如此,他仍觉得自己是在“啃老”。没成家时,他住在父母家,每个月都要给父母1000元的生活费。3年前,他结婚了,父母省吃俭用给他买了一套大房子。为了让父母生活得好一些,也为避免他们产生孤独感,他就把父母接到自己的家。平日里,李坚强不让父母花一分钱,哪怕是日常开销。“作为儿女,成年后就有照顾父母的责任。陪伴只是一种尽孝的方式。将陪伴当成啃老的借口,那算是另一种不孝。”李坚强说。
    在这部分人看来,真正的孝顺不会给父母造成经济压力。父母渴望亲情,更向往轻松的家庭氛围;儿女则更希望能给父母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
  专家建议:陪伴式索取有界限,越线就是啃老
    对于陪伴式啃老,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中心研究员谭克俭认为,这是城市社会发展的产物。目前,我国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他们选择以家庭为中心,靠子女养老。而很多年轻人为了生计与事业不得已离开父母,出外打拼,对父母表达孝心的方式往往“不差钱”而“差时间”。因此,很多老人呼唤孩子“要常回家看看”。如果儿女能常回家陪伴父母,即便让父母花一些钱,他们也愿意。
    加上现在城市的大多老人都有退休金,根本不用儿女在金钱上给予太多的关照,反而有能力给予儿女一定的帮助。面对父母的主动付出,虽然儿女不需要强烈拒绝,但也不能毫无羞愧地照单全收。当然,父母的付出并不能无限度,要把握好那个度。心安理得搜刮父母积蓄,这种“啃老”成为一种习惯的话,子女最终会变作四肢俱全的“废柴”。如果有不止一个儿女,一碗水端不平更会导致矛盾出现。
    其实,陪伴式索取是有“边界”的,越线就算啃老。但是那条“边界”究竟怎么划?儿女们绝对不能以占据陪伴这种“孝顺”的道德制高点自居,把陪伴父母当成筹码来换取金钱。如果父母的经济条件尚可,有能力给予儿女经济上的帮助,儿女也可以接受。但儿女们不能无节制地索取,一定要有个度。这个度就是,索取的经济不能让父母的生活质量变差,不给父母造成压力,父母也愿意给,其实也算不上啃老。
    陪伴和啃老是两码事,也不是只有一种固定模式。一些因为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在父母身边的年轻人,也能用另一种形式给予父母陪伴。有的安排假期和父母一起旅行,有的只要有时间就把父母接来,陪父母看电视、嗑瓜子、聊家常……一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需要父母给予房子、车子赞助的年轻人,也会换种方式给予父母补偿。有的给父母写欠条,有的每月还父母钱,有的干脆把父母接来全权照顾……
    其实,陪伴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涉及关心、尊重、理解等许多方面。真正的陪伴,是能够成为彼此心理和经济上的支撑。晨报记者乔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