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12月28日] -- 生活晨报 -- 版次:[A1]
汾河太原段又将有3座大桥建成通车

23座汾河桥扮靓龙城它们的故事很精彩

  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中流轧轧橹声轻,沙际纷纷雁行起。汾河晚渡是古晋阳八景之一,明代诗人张颐有诗《汾河晚渡》描绘当年胜景。
    汾河是黄河在山西省内的支流,源头在山西省宁武县,流经忻州市、太原市、吕梁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6市29县,全长713公里。其中,在太原境内贯穿南北,全长100公里,占到整条汾河的七分之一。
    从前,汾河上没有桥,百姓往来唯有靠渡船。上世纪40年代,为了方便输送军用物资,开始在汾河上建桥,这座建于1943年的钢筋混凝土桥,老太原人都习惯叫它“洋灰桥”。
    历史的车轮飞速前进,我们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告别了落后的工具,画上了科技的符号,如今的太原汾河,已经有23座横跨东西的桥梁。
  太原人设计修建“华北第一桥”
    1953年,中央对太原市市政建设首次投资修建了迎泽大桥。这也是太原人自己设计、自己修建的一座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桥梁。迎泽大桥1954年1月1日通车,全长480米,车道宽12.4米,无论从施工速度还是从修建规模上看,都堪称当时的“华北第一桥”。
    随着时间的流逝,太原市仅有的一座迎泽桥已远远无法满足城市运输的需要。上世纪60年代末,太原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开始着手设计胜利桥。1970年9月,全长487.6米的胜利桥建成通车。这是一座双曲拱连续拱桥,它的特点是构件拼装、造价低,便于施工,工期快,代表了当时国内桥梁建设的新趋势。
    迎泽大桥在工作了40多年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1996年,旧的迎泽大桥和离它不远处的“洋灰桥”一并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主桥长511.6米、宽50米,包括双向8条机动车道、2条非机动车道和2条人行车道的特大型现代化桥梁。新的迎泽大桥采用了预应力变截面连续箱梁技术,也就是整桥连续,500多米桥面没有一条接缝,当时这项技术在全国都属于领先水平。
  上世纪“代表作”创造全国之最
    历数横跨汾河的一座座桥梁,上世纪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桥,无疑是南内环桥。据太原市的桥梁专家回忆,这座桥历时5年修完,属预制装配式预应力变截面连续桥梁。
    与迎泽大桥设计理念不同,南内环桥的造型别具一格。南内环桥全长590.5米,创造了省内桥梁史上的多个之最:一是预应力运用之最,二是预制装配转换体系之最,三是全飘浮抗震体系之最(这同时也是国内之最),四是钻孔灌柱装65米深度之最。
    南内环桥由7座桥梁组成,包括南内环主线桥(主桥和东西引桥)、南北幅人行景观桥和4座匝道桥。根据资料记载,南内环桥旧桥部分修建于1983年至1988年,为了适应城市规模的发展与交通流量的增加,2007年,太原市在原有旧桥基础上进行了拓宽改造。
    1992年建成的漪汾桥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是中承式连续拱桥,最大的亮点是桥两侧一个个犹如彩虹般的红色的桥拱,成为城市新景观。漪汾桥也一直作为太原市的一座地标式建筑,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形式的城市形象宣传中。
    此后,漪汾桥进行了改扩建,原来的混凝土桥面改成钢桥面,减轻桥面的自身重量,提高了承载能力。非机动车道新建上承式拱桥结构,与原有的拱桥形成呼应。桥的侧面加了钢结构,使整座桥看起来更精致。
  新世纪开启科技建桥新篇章
    2008年是奥运年,自奥运火炬在太原传递那一天起,西起新晋祠路、东接龙城大街的祥云桥正式开建。祥云桥在设计上采用了国际上最新的理念,创造性地使用三根弯塔柱组成斜拉桥主索塔结构,全高100.5米,三根弯塔柱形成了三维变化的结构组合,索塔空间呈火炬状造型,仿佛一朵迸发灵感与创新精神的火焰,该桥建成于2010年12月。
    2010年,外观设计宛如大雁展翅的南中环桥开建,双向8车道,主线全长2608米,与东西立交桥浑然一体,蔚为壮观。
    2013年,省城首座大跨度景观步行桥跻汾桥建成,东起学府街,跨越汾河,西与长风文化商务区文化岛相接,整个桥体采用全钢结构,全长1.1公里,桥面单幅宽6米。其造型为两条纽带,双弧交叉的桥面与连续变化的连接杆件,形成了一个DNA分子的空间结构,蕴含着新旧传承的含义,被誉为架在汾河上的“摇篮”。就是因为它是一座专用人行桥,也是省城首座大跨度景观步行桥,所以取名跻汾桥。“跻”,有登、上升之义。
    2013年,太原市北中环桥也正式开建。北中环桥是世界上首座反对称五拱反对称五跨非对称斜拉索桥,开工建设当年实现全线竣工通车。这座桥造型现代,宛如一条腾飞巨龙。
    2016年,太原市第一座独塔扭索面斜拉桥——摄乐桥开建。该桥位于北中环桥与柴村桥之间,全长360米、宽51.5米,双向8车道。摄乐桥整个桥身只有一座塔,正面像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A”,无横梁,塔高113米,超过祥云桥主塔高度。与常见的拉索桥不同,摄乐桥主桥造型全国独此一家,全桥共有64根斜拉索,分成16组,每组4根。最长约150米,最短约85米。拉索从远处看如同渔网,正是其“空间扭索”含义所在。摄乐桥,成为太原市城区北部一个新地标。
  “时代之门”添新景 迎宾桥塔现雄姿
    太原南部有3座汾河桥正在建设中,分别是通达桥、十号线桥和迎宾桥。12月25日至26日,生活晨报记者实地探访这3座桥,看看它们的工程进展如何。
  通达桥——“时代之门”成太原新地标
    沿太原通达街由东向西行进,会看到远处矗立着一座雄浑挺拔的拱门——通达桥“时代之门”。
    通达桥位于太原南部汾东新区,即始建于1994年的小店汾河桥。随着城市发展,汾东新区路网基本形成,通达桥改造被列入规划。改造工程东起太茅路,西至规划二路,全长约1542米,涉及通达街、通达桥滨河西路互通立交、通达桥滨河东路互通立交等项目。
    4月1日,通达桥改造工程正式启动。经过施工人员8个多月的奋战,整体面貌基本成形。黝黑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白色的道路隔离栏从通达街延伸至通达桥,多数匝道已铺设沥青混凝土并已安装护栏。
    如今已是隆冬时节,施工人员冒着寒风,抓紧时间对匝道实施收尾作业。映着夕阳的余晖,他们的身影化为最美剪影。挥汗如雨的施工人员,来往穿梭的施工车辆……一幅火热的建设画卷。
    整体设计为“拱塔单塔自锚式悬索桥”的通达桥,已成为太原市跨汾河大型桥梁中的首座悬索桥。长416米的通达桥主桥,共有两根主缆,每根主缆含37股平行钢丝索股。紧缆后,主缆呈圆形。
    屹立在通达桥主桥上的“时代之门”,整体呈白色,以简洁、有效、稳定的建筑结构体系,凸显出雕塑感。
    通达桥建成后,拱圈内外侧将设置景观灯带,夜晚主塔在灯光的烘托下好似一块璧玉,与主缆上的点点灯光串成珠帘,寓意珠联璧合,将成为汾东新区乃至太原的时代新地标。
    不少市民带着家人、拉着伙伴,一起来到施工现场,抢先目睹通达桥的绰约风姿。
  十号线桥——呈古典与现代结合之美
    通达桥往南约2.5公里,便是十号线桥。
    十号线桥,东临太茅路,西接规划西渠东路,二青会期间将是人们前往场馆的重要通道。
    步入十号线桥东端,宽阔、黝黑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映入眼帘。桥东侧引桥处,沉井施工尚在进行。沉井深十余米,建成后将是十号线桥东侧主引桥的一个排污口。
    桥东引桥上,身裹厚棉服的施工人员正在安装桥梁伸缩缝。不远处,有一名施工人员手持砂轮,打磨着道路隔离栏的焊接处;另一名施工人员对着隔离栏进行喷漆作业。
    十号线桥主桥处,汽车式起重机吊臂林立,一派繁忙景象。
    主桥跨度约204米,桥型为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下承式钢桁架拱桥(即桥面在拱的下方),极具现代气息。拱脚外侧,对称设计了桥头堡。主桥上的吊杆索,犹如竖琴琴弦,共27对、54根,保证桥体的稳固。
    十号线桥主桥用钢8000余吨,都是先拼装好,再由两台650吨的大型履带吊相互配合,完成钢构件的“空中转体”,最终在高空精密焊接而成。此外,施工方还在工程建设中使用了高精度全站仪等尖端建桥设备。“下一步,大桥会亮化装饰,其中主桥钢拱的斜腹杆交叉处,会装饰金黄色的‘纽扣’,看上去更加别致典雅。”技术人员表示,桥头堡的整体色彩为古典黄且采用了浮雕工艺。
    十号线桥整体施工已进入冲刺收尾阶段,一座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跨汾河大桥已呈现在人们面前,正式通车指日可待。
  迎宾桥——倾斜桥塔宛若腾空巨龙
    人们站在十号线桥上,向南眺望,只见一座倾斜的桥塔指向天空。
    这座桥塔,就建在距十号线桥两三公里之处的迎宾桥上。
    迎宾桥是位于太原市最南端的桥梁,东起太茅路,西至迎宾路。
    在迎宾桥施工现场,随处可见已搭建好的脚手架,部分匝道已经建好。其余匝道,有的混凝土箱梁已浇筑完成,有的只是浇筑完混凝土墩身。迎宾桥主线,尚有一小段桥体未合龙。
    迎宾桥整体桥型以“龙腾云霄”为设计主题,诠释龙城太原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彰显太原近年来经济腾飞的时代特点。主桥采用倾斜独塔空间索面异形自锚式悬索桥,通过拉索与主梁连接相互呼应的倾斜桥塔形态看似腾空的巨龙,寓意着太原经济建设的力度和再创世纪辉煌的决心。
    数据显示,主桥上的桥塔,高出桥面102米,倾斜角度23度。目前,桥塔的背跨侧设有两根主缆,主缆上已有拉索与桥面相接。根据规划,桥塔主跨侧设有两根背索与桥面相接,背跨侧主缆上则有22对拉索与桥面相接。
    一位施工人员回忆,重达1300吨的桥塔在20多天前顺利实现竖转,创造了国内同类型桥梁中,单肢钢直塔牵引竖转重量之最。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牵引竖转工艺属于桥梁建设中并不常用的一种施工方式,难度很大。此外,我国此类桥梁的钢塔竖转重量没有一个超过1000吨。
    迎宾桥在滨河西路、滨河东路各设置互通立交一座。鉴于市民出行习惯的一致性,迎宾桥互通立交与滨河东路、滨河西路已建成的互通立交形式统一,立交整体呈现“莲花型”,滨河东路、滨河西路为立交第一层,各转向匝道右转匝道为第二层,迎宾路为第三层。立交还设置了由北向南的调头匝道。
    迎宾桥建成后,其将成为太原市的南门户。
  ■相关链接
  盘点太原城区跨汾河大桥
    太原市城区跨汾河大桥从北到南依次有23座:新兰路漫水河桥、柴西公路汾河桥、高速北环汾河桥、太古岚铁路桥、柴村桥、太白铁路桥、摄乐桥、北中环桥、胜利桥、漪汾桥、迎泽大桥、双塔街管线桥、南内环桥、老军营南内环汾河隧道、长风桥、跻汾桥、南中环桥、祥云桥、“汾河之冠”(未正式命名)、南环高速跨汾河桥、通达桥、十号线桥和迎宾桥。
    其中:
    上世纪50年代至上世纪90年代之间建设的桥梁
    迎泽大桥、新兰路漫水河桥、胜利桥、老军营南内环汾河隧道、南内环桥、柴西公路汾河桥、柴村桥、双塔街管线桥、漪汾桥、南环高速跨汾河桥。
    2001年至2017年之间建设的桥梁
    长风桥、高速北环汾河桥、跻汾桥、南中环桥、祥云桥、北中环桥、摄乐桥。
    2018年,小店区域内的汾河上方建设4座桥梁
    在祥云桥南,汾河三期工程中,正在建设一座人行景观桥,这座桥因形状类似皇冠,被誉为“汾河之冠”。此外有通达桥、十号线桥、迎宾桥。
    还有太古岚铁路桥和太白铁路桥,具体建设年代不详。
    晨报记者梁耀华田勇